说起大还阁琴馆,不得不提及徐上瀛。在古琴历史上,严澂和徐上瀛是两座高山。相传明万历年间太仓操琴之风蔚然,时值徐上瀛两次参加武举考试都未能得到主考官的赏识,为排遣烦闷,徐遂弃武学琴,先拜太仓著名琴家陈爱桐之子陈星源学琴,后又向陈爱桐的入室弟子张渭川学琴,接着又拜常熟人严澂学琴。由于得名师指导,其琴艺长足进步。后来,徐上瀛与陈星源、严澂、赵应良、陈禹道等人结成了琴川琴社,人称“虞山琴派”,实际上琴社的主要骨干都是太仓人。
大还阁琴馆就是为了纪念明代这位古琴大师徐上瀛而建,太仓市政府在恢复中的南园,也就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阁老王锡爵营建的赏梅处,建造了大还阁。这是幢典型的明代风格的建筑,其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步入其中,但见主建筑为两层楼,除正厅外,辟有四间琴室,沿用了传统的“五知斋”、“与古斋”、“西麓堂”、“春草堂”等古已有之的斋名。
楼上正厅陈列有从海外重金购回的清康熙年间蔡刻本徐上瀛《大还阁琴谱》,上海著名古琴专家龚一教授捐赠的名贵古琴,以及发现于太仓市李王庙旧址的八音磐石等。件件都是名贵的珍品,让人不忍离去。
据琴馆工作人员介绍,徐上瀛著的《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万峰阁指法秘笺》,在总结严徵的“清、微、淡、远”基础上,取诸家之长,独创一格,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的二十四字要诀,对后来的琴学理论发展有相当影响,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时值“五一”黄金周,太仓南园内杨柳依依,馆内游人甚众,似乎是为寻觅大音若稀的天籁之音而来。馆内人员介绍说,海内外古琴专家和古琴研究者都给予大还阁琴馆高度的评价,这里,今后将是海内外古琴爱好者雅集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