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泥塑中曾出现的卖空竹与抖空竹的情景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空竹,近日在北京拥有了自己专门的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位于宣武区广内街道报国寺西侧一座四合院内。438件各式空竹在此集结,同时,博物馆还展示了空竹的历史、空竹的17道制作工序、抖空竹技法、保护传承现状等内容。在各种展品中,重达60多斤的世界上最大的空竹、小如一枚纽扣的微型空竹、溥仪儿时玩具空竹的复制品、瑞士流行的蓝碗空竹、英国人编写的抖空竹教材等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或“闷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空竹分为单轮和双轮两种,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不同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
曾有一件明代漆器“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婴戏图。图中,一童子正在抖空竹,旁边另有一童子捂着耳朵观看。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此处抖空竹之方法与现在的方法完全相同。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如此看来,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均已经相当成熟。当代空竹的构造与抖空竹的技法均有长足的发展,北京地区除了大量地生产制作空竹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研究空竹、开发空竹的组织,比如“北京玩具协会空竹专业委员会”。有近百人参与其中,会员们都是抖空竹的能手。更为重要的是,会员中有不少人自己动手制作空竹,形制多样,变化丰富。最大的空竹直径近1公尺,重好几十斤。此外,又把茶杯盖、茶壶盖、钢精锅盖以至于圆桌面、自行车轱辘等等器物都纳入了空竹系列,抖动起来。会员们自己制作的空竹与空竹的玩法也都有很多创新。
据介绍,2006年在确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竹并不被看好,很多专家认为空竹太普通了,不够国字号的分量。不过,也有一批专家持不同的观点。随后,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非遗展览会上,舒乙等专家拦住周和平副部长,建议将空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单。文化部最终采纳了专家的意见,使空竹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意思的是,被天津人俗称为“闷葫芦”的空竹在天津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民间基础。可是在天津的民间收藏市场中,空竹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此次北京空竹博物馆的建立与开放,将会使空竹进一步进入玩家的视线。随着“怀旧”风的兴起与对民间古老工艺的进一步重视,有收藏价值的空竹也将会受到玩家的追捧。哪些空竹有收藏价值呢?据专家介绍,首先是看制作工艺与年份,工艺越精湛、年份越久远的空竹,收藏价值也就越高。其次,特殊材质、特殊造型,或是有名人背景的空竹,也就会有特殊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