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孙良的油画
2006-12-14 12:38:4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我赶到美术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这应该是孙良画展的最后一天,我问了管理员,说是今天星期天,五点关门,我还有一个小时时间参观,虽然楼上有乔治.阿玛尼回顾展,我也挺有兴趣的,但还是决定只在一楼专心看这个孙良的作品展。
??
??
??1. 孙良的艺术道路
??
??这个展览精选了孙良二十多年来的全部重要作品,从最早83年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风景油画,到今年刚完成的几幅作品,孙良个人艺术道路的走向还是清清楚楚的。
??
??我大概是2000年看到他的作品开始关注他的,当然那是一种远距离的关注,这次看到他的这个大型回顾展,开始对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早期(90年前后)的那些带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使我非常震撼,在此之前,我在陈村的“小众菜园”看到了这些作品的照片,当时也是吃了一惊:孙良的风格怎么变化得那么大,是为了这次展览来个出其不意吗?看了画展我就明白了,那当然是我误会了,这批风格强烈的画原来是他早期的作品呢!
??
??应该说,每个画家一开始都会在前辈大师里吸取营养,甚至是直接借鉴大师的经验,从孙良最早(83-85年)的两三幅小型作品来看,我估计他大体还是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比如科科申卡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卫霍克尼的拼贴图像……这和当时中国先锋艺术界的思潮很一致,我不知道孙良有没有画过写实的油画创作,但是从我看到的这个开端来看,他一定打定主意要在现代艺术这个路子上闯一闯,这种意识的确立可能注定他要走这样一条非常自我和内化的创作道路。
??
??90年的那幅《奥菲莉娅》,是比较重要作品,画正中有个横躺着的人体,周围有很多颜色灰暗的花朵环绕着她,图具外形的人体内部是令人恐怖的骷髅,在更远的四周,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水生物正游向她……这幅与死亡相关的油画用了很强烈的表现主义技法,大面积的色块组织结构,用强有力和感性的笔触涂抹出来,而这些色彩笔触建构的形象符号,也集中反映了该作品的主题。我想,孙良如果在这个路子走下去,有可能会提供给批评家更多的阐释空间,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和其他一些画家创作在类型风格上重复(如李山,或者意大利超前卫画派),在90年中期,孙良个人的独特风格逐渐确立起来,那是一种融合了抽象艺术,原始绘画,中国工笔画,细密画等多种风格在一起的风格,这个风格并不是有意为之,是画家的个性,他的艺术素养所不自觉完成的,我们能在95年前后的这批作品看出端倪,这批作品大多题名为“蓝色”或者“红色”,原先强烈的笔触完全消失不见,代之的是好像轻纱那样的画面质感,色彩很薄,四处浮游的画面形象用了尖头小笔描绘,每一幅画,都在一个和谐统一的色调里稍加变化,相同尺寸的作品摆在一起,才能发挥出色彩对比的最大效能,这明显是抽象绘画的观念。当然,同时期的绘画还体现出一种的倾向,这种倾向大体延伸到了他现在的作品,从92年的那幅《豹纹》开始,一些奇特的,色情的,如水生蜉蝣那样的形象就开始在那些如轻纱般的画面上侵染出来,这些形象的身上,都有一些线形的色彩,这些在和谐中稍加对比的色彩,就是孙良油画色彩迷人的原因。在2004-2006年提名为《边缘》的系列油画中,如中国画条屏那样的形式一字排开相同大小的14幅细长的作品,仍然是和谐中带有些许对比的画面色调,但是笔触重又开始变得阔大,显得非常轻松,有些地方又开始有一些用刷子扫出的厚重笔触,画面形象不再追求一个完成的意象,而是散漫而无稽,顶多是下意识闪现的欲望和联想,十四幅画的每一幅都好像要漫延到其他幅画上,但是又受阻而对比,虽然孙良自己在访谈中说这是受到中国画长卷的影响,但是我想他所谓的影响大概是指观看的停顿和游走方面而言的吧,而实际上这种形式却是西方抽象画家早就实践和证明了的,多幅相同尺寸不同色彩的画并列,会带来一种连续的节奏感,而颜色涂到画框的侧面边缘会有一种色彩漫延到画外的感觉。
??
??我所看重的是,《边缘》这个系列油画并列在一起带来一种奇异的氛围,一种想象性的空间,一种神秘的气场,当然孙良自己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会拓宽自己的作品材料来深化这种感受,比如用皮革作底绘画,用有机玻璃,甚至用真正的轻纱,他用他惯用的那些神秘的,色情的,像夜空中游动的螟虫一样的形象布满柔软的轻纱,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幻想的远古之地。
??
??2,可以深入的画面意象空间
??
??在我小的时候,常会看到一些虚空之物,它们在幻想,梦境,现实和下意识之间闪着幽光,有时,它们会扩散,变得无限大,充溢在我周围的世界里,有时又会分解,浮游在虚无的夜空之中,使我的意识也变得支离破碎,四散飘移,就好像闭上眼睛后用手用力揉眼皮一般,在幽暗的虚无空间里,派生出无数的浮游生物,神经的微微痛楚伴随着天旋地转的晕眩,这样的感觉时常使我感到害怕,感到不能继续存在于此岸之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准幻觉慢慢消逝,而另一种强有力的恐惧和魅惑,却阵阵袭来……
??
??在孙良早期那些表现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中,性爱和死亡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两者有时同时来至,但大多数时候,是死亡大过了性爱,我不想说,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画家本人青春期延续性的焦虑,但是我对他如何把这个时期思考的抽象主题从画面上表达出来,形成一套意象语汇,非常感兴趣,首先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几幅油画的标题:《奥菲莉娅》,《莎乐美》,《圣雨》,《最后的诱惑》,《蝇眼中的世界》,这些画的尺寸都比较大,平面性的分割空间中所指涉的大多数形象符号为:骷髅,苍蝇,花朵,舌头,新娘和尸虫,在它们的身上,大刀阔斧的笔触用了大量的黑白灰,黄红这几种色彩,形象的象征性和主观而强烈的色彩笔触形成最后的画面意象,其中牵涉的死亡和性爱,都是画家在某一个时段的具体感受,而有趣的是,画中所反映出的对性和对女人的态度,倒是使我想到另外一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
??
??这批作品中的色彩结构,就是以重音(黑色)为主,几个不详的高音(灰白)作为对比的金属摇滚,低沉中压抑着关于死亡的呐喊与低语,那也是一个神秘的水底世界,各种原始的生物都伸出鲜红的舌头,远处的花朵环绕着漂浮在水面上的腐烂的尸体,这些想象性的空间和形象,其实就是建构孙良后期作品的主要意象基础。从画面质感和所用的技法和方法来看,孙良在90年代中期的作品都变化颇大,似乎从一个感觉强烈的极端变到柔软,模糊,暧昧的另一个极端,画面的色彩都统一在一个中性的,饱和的调子里面,大量使用了暗红,灰绿,深蓝,银灰以及各种粉色系列的色彩调子,这种色彩装饰方向的努力,使有人开玩笑说他可以去设计高级布料了,但是我们看着他的这些画作,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异感受,原因是统一色调里那些怪异的形象,它们拥有水母般柔软透明的外形,仿佛是感觉幻化出的流变之体,又像是远古的生物在画面上隐晦地浮现,天鹅的脑袋,人的乳房,水母的身体,珊瑚的脚趾,孙良用他薄如蝉翼的笔触下意识地流变他所有视觉形象,那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梦魇和手淫产生出飞翔的幻觉,在这个世界里四处飘溢。
??
??这是孙良从前期张扬的表现到后期深沉的幻想的变化,在后者所拥有的梦境一般的意象空间里,显然需要内敛和暧昧的形式躯壳来支撑,所以他那些色彩鲜艳柔和的画面里竟有一个这样奇异的世界,这种略显怪异的对比,在我看来,是一个临近中年的艺术家回归自我封闭世界的一个象征。
??
??3.自我的镜像和精神的幽游
??
??在美术馆的两个大展厅之间的走廊里,反复播放着孙良的照片幻灯片和访谈记录片,他在各个时期和各类访谈中的样子,在一种断裂式的闪回里面反复出现,他的一头卷发,和一个普通上海中年男人的面孔,他注视的眼神,他的画室和他的所有画作,这些不断涌现的形象信息把他的自我镜像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给了我们一个在内心里遨游的艺术家的形象,也给了我们他极端自我和桀骜不驯的印象。
??
??上海的中年画家大多有这种感觉,不管他是前卫的还是不前卫的,似乎总能在自身的创作中丰足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我赶到美术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这应该是孙良画展的最后一天,我问了管理员,说是今天星期天,五点关门,我还有一个小时时间参观,虽然楼上有乔治.阿玛尼回顾展,我也挺有兴趣的,但还是决定只在一楼专心看这个孙良的作品展。
??
??
??1. 孙良的艺术道路
??
??这个展览精选了孙良二十多年来的全部重要作品,从最早83年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风景油画,到今年刚完成的几幅作品,孙良个人艺术道路的走向还是清清楚楚的。
??
??我大概是2000年看到他的作品开始关注他的,当然那是一种远距离的关注,这次看到他的这个大型回顾展,开始对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早期(90年前后)的那些带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使我非常震撼,在此之前,我在陈村的“小众菜园”看到了这些作品的照片,当时也是吃了一惊:孙良的风格怎么变化得那么大,是为了这次展览来个出其不意吗?看了画展我就明白了,那当然是我误会了,这批风格强烈的画原来是他早期的作品呢!
??
??应该说,每个画家一开始都会在前辈大师里吸取营养,甚至是直接借鉴大师的经验,从孙良最早(83-85年)的两三幅小型作品来看,我估计他大体还是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比如科科申卡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卫霍克尼的拼贴图像……这和当时中国先锋艺术界的思潮很一致,我不知道孙良有没有画过写实的油画创作,但是从我看到的这个开端来看,他一定打定主意要在现代艺术这个路子上闯一闯,这种意识的确立可能注定他要走这样一条非常自我和内化的创作道路。
??
??90年的那幅《奥菲莉娅》,是比较重要作品,画正中有个横躺着的人体,周围有很多颜色灰暗的花朵环绕着她,图具外形的人体内部是令人恐怖的骷髅,在更远的四周,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水生物正游向她……这幅与死亡相关的油画用了很强烈的表现主义技法,大面积的色块组织结构,用强有力和感性的笔触涂抹出来,而这些色彩笔触建构的形象符号,也集中反映了该作品的主题。我想,孙良如果在这个路子走下去,有可能会提供给批评家更多的阐释空间,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和其他一些画家创作在类型风格上重复(如李山,或者意大利超前卫画派),在90年中期,孙良个人的独特风格逐渐确立起来,那是一种融合了抽象艺术,原始绘画,中国工笔画,细密画等多种风格在一起的风格,这个风格并不是有意为之,是画家的个性,他的艺术素养所不自觉完成的,我们能在95年前后的这批作品看出端倪,这批作品大多题名为“蓝色”或者“红色”,原先强烈的笔触完全消失不见,代之的是好像轻纱那样的画面质感,色彩很薄,四处浮游的画面形象用了尖头小笔描绘,每一幅画,都在一个和谐统一的色调里稍加变化,相同尺寸的作品摆在一起,才能发挥出色彩对比的最大效能,这明显是抽象绘画的观念。当然,同时期的绘画还体现出一种的倾向,这种倾向大体延伸到了他现在的作品,从92年的那幅《豹纹》开始,一些奇特的,色情的,如水生蜉蝣那样的形象就开始在那些如轻纱般的画面上侵染出来,这些形象的身上,都有一些线形的色彩,这些在和谐中稍加对比的色彩,就是孙良油画色彩迷人的原因。在2004-2006年提名为《边缘》的系列油画中,如中国画条屏那样的形式一字排开相同大小的14幅细长的作品,仍然是和谐中带有些许对比的画面色调,但是笔触重又开始变得阔大,显得非常轻松,有些地方又开始有一些用刷子扫出的厚重笔触,画面形象不再追求一个完成的意象,而是散漫而无稽,顶多是下意识闪现的欲望和联想,十四幅画的每一幅都好像要漫延到其他幅画上,但是又受阻而对比,虽然孙良自己在访谈中说这是受到中国画长卷的影响,但是我想他所谓的影响大概是指观看的停顿和游走方面而言的吧,而实际上这种形式却是西方抽象画家早就实践和证明了的,多幅相同尺寸不同色彩的画并列,会带来一种连续的节奏感,而颜色涂到画框的侧面边缘会有一种色彩漫延到画外的感觉。
??
??我所看重的是,《边缘》这个系列油画并列在一起带来一种奇异的氛围,一种想象性的空间,一种神秘的气场,当然孙良自己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会拓宽自己的作品材料来深化这种感受,比如用皮革作底绘画,用有机玻璃,甚至用真正的轻纱,他用他惯用的那些神秘的,色情的,像夜空中游动的螟虫一样的形象布满柔软的轻纱,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幻想的远古之地。
??
??2,可以深入的画面意象空间
??
??在我小的时候,常会看到一些虚空之物,它们在幻想,梦境,现实和下意识之间闪着幽光,有时,它们会扩散,变得无限大,充溢在我周围的世界里,有时又会分解,浮游在虚无的夜空之中,使我的意识也变得支离破碎,四散飘移,就好像闭上眼睛后用手用力揉眼皮一般,在幽暗的虚无空间里,派生出无数的浮游生物,神经的微微痛楚伴随着天旋地转的晕眩,这样的感觉时常使我感到害怕,感到不能继续存在于此岸之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准幻觉慢慢消逝,而另一种强有力的恐惧和魅惑,却阵阵袭来……
??
??在孙良早期那些表现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中,性爱和死亡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两者有时同时来至,但大多数时候,是死亡大过了性爱,我不想说,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画家本人青春期延续性的焦虑,但是我对他如何把这个时期思考的抽象主题从画面上表达出来,形成一套意象语汇,非常感兴趣,首先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几幅油画的标题:《奥菲莉娅》,《莎乐美》,《圣雨》,《最后的诱惑》,《蝇眼中的世界》,这些画的尺寸都比较大,平面性的分割空间中所指涉的大多数形象符号为:骷髅,苍蝇,花朵,舌头,新娘和尸虫,在它们的身上,大刀阔斧的笔触用了大量的黑白灰,黄红这几种色彩,形象的象征性和主观而强烈的色彩笔触形成最后的画面意象,其中牵涉的死亡和性爱,都是画家在某一个时段的具体感受,而有趣的是,画中所反映出的对性和对女人的态度,倒是使我想到另外一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
??
??这批作品中的色彩结构,就是以重音(黑色)为主,几个不详的高音(灰白)作为对比的金属摇滚,低沉中压抑着关于死亡的呐喊与低语,那也是一个神秘的水底世界,各种原始的生物都伸出鲜红的舌头,远处的花朵环绕着漂浮在水面上的腐烂的尸体,这些想象性的空间和形象,其实就是建构孙良后期作品的主要意象基础。从画面质感和所用的技法和方法来看,孙良在90年代中期的作品都变化颇大,似乎从一个感觉强烈的极端变到柔软,模糊,暧昧的另一个极端,画面的色彩都统一在一个中性的,饱和的调子里面,大量使用了暗红,灰绿,深蓝,银灰以及各种粉色系列的色彩调子,这种色彩装饰方向的努力,使有人开玩笑说他可以去设计高级布料了,但是我们看着他的这些画作,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异感受,原因是统一色调里那些怪异的形象,它们拥有水母般柔软透明的外形,仿佛是感觉幻化出的流变之体,又像是远古的生物在画面上隐晦地浮现,天鹅的脑袋,人的乳房,水母的身体,珊瑚的脚趾,孙良用他薄如蝉翼的笔触下意识地流变他所有视觉形象,那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梦魇和手淫产生出飞翔的幻觉,在这个世界里四处飘溢。
??
??这是孙良从前期张扬的表现到后期深沉的幻想的变化,在后者所拥有的梦境一般的意象空间里,显然需要内敛和暧昧的形式躯壳来支撑,所以他那些色彩鲜艳柔和的画面里竟有一个这样奇异的世界,这种略显怪异的对比,在我看来,是一个临近中年的艺术家回归自我封闭世界的一个象征。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