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国先锋画家以鲜明的中国符号创作的新油画,引发了艺术市场资本的追捧,拍卖价格不断攀升,今年达到新高峰。画家不再落魄,一夜变身亿万富翁;艺术不再躲在角落,而是随中国经济而崛起。
2007年4月,苏富比拍卖行香港春拍,中国当代艺术专场1天的成交额,比3年前的2000万港币上涨了10倍,突破了两亿大关。5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以令人惊讶的姿态迅速壮大,其中“新油画”作品格外引人瞩目。与吴冠中、林凤眠、赵无极等传统油画家不同,他们的创作者大多成长于共和国年代,油画风格带有鲜明的“政治波谱”、“玩世现实主义”等先锋印记,上世纪80至90年代被排斥在主流市场之外。随着近年世界对当代艺术表现出热情,中国这批中青年画家的新油画作品,也由地下转为地上,不仅在艺术市场上跻身主流,更凭借“天安门”、“毛泽东”、“文革印记”等特征明显的中国符号,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投资者追捧。
新油画的符号式呈现,直观地满足了国际投资者的好奇心。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方力钧的《光头》系列,岳敏君的《笑脸》系列,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等登台伊始,就引来国际买家的关注。从旧照片上拘谨的人像、天安门前莫名的红线,到文革宣传画上的香奈儿5号标志——现代商业洪流夹杂着“共产主义遗产”呼啸而过,打造出世界当代艺术市场上一个新的“中国制造”。张、岳、方、王被冠以“当代艺术F4”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