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温州”录制现场,市民拿去鉴定的古玩三分之二属赝品
地下作坊
安徽籍读者陈先生向本报热线反映:听说温州来了一批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我便带了两箱30余件“古玩”,来温找专家鉴定。哪知这两箱价值不菲的 “古玩”经鉴定竟均是赝品。这让我很伤心,因为这两箱自认为是“宝”的收藏品是集我们全家之积蓄,从全国各处淘来的。在离开温州之前,我想给收藏爱好者提个醒,购买古玩须谨慎。
据中央电视台“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温州”现场专家介绍,此次前来鉴定的收藏品,约有三分之二的收藏品属赝品。
市区有一位个体老板带来他高价买来的一大堆瓷器,其中一件“青瓷”称是有人从古墓中淘来的,而另一件“仿哥窑”的“碗”则曾是人家的“传家宝”,但是,经专家鉴定却全是“新品”。
为此,温州市收藏协会副会长欧阳德康提醒收藏爱好者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平时多看些有关古玩的资料,多参加一些有关古玩的交流活动,增长见识;不妨多看看地摊上的古玩仿制品,加以对比,更好地识别真伪;不要轻信卖方所说的“古玩的故事”,也不要轻易被泥巴或化学药剂“做旧”的外表所迷惑,凡是能传下来的古玩,一般情况下,都曾是主人十分珍爱之物,保存得会较完美;不要看上一件“古玩”马上付钱,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专家或业内朋友参谋一下,否则会造成被动。收藏爱好者还要了解古玩市场的行情,避免价格上的盲目性。同时,收藏爱好者在古玩交易时,不要亲自从架子上拿,待“主人”拿出来放稳后再鉴赏,如有破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