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
江西省地图江西(Jiangxi Province ),简称赣,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省位于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7°97′之间。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2]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很便利。江西,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2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
江西物产丰厚、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来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3]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发展战略。
【历史渊源】
婺源县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于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朝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南昌市为江西省会。[6]
【行政区划】
截至2001年11月,江西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0县级市,70个县,19个江西政区图(大)市辖区。[4]
1、南昌市, 辖7区4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红谷滩区、朝阳洲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
2、景德镇市, 辖2区1市1县: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浮梁县。
3、九江市, 辖2区1市9县: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
4、萍乡市, 辖2区3县: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
5、新余市,辖1区1县:渝水区、分宜县。
6、鹰潭市,辖1区1市1县: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
7、赣州市,辖2区2市15县:章贡区,黄金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
8、宜春市,辖1区3市6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靖安县、奉新县、上高县、宜丰县、铜鼓县、万载县。
9、上饶市,辖1区1市10县:信州区、德兴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10、吉安市,辖2区1市10县: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
11、抚州市,辖1区10县:临川区、东乡县、金溪县、资溪县、南城县、南丰县、黎川县、广昌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5]
【党政领导】
2008年1月起,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会常委会主任:苏荣;
2007年1月起,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
2007年1月起,政协江西省委员会主席:傅克诚。
动物资源
截止2008年7月8日,全省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
1、水生环境动物
鱼类。鄱阳湖有140余种,占全省81%以上,种类最多的为鲤科鱼类,共计70多种。
水禽及涉禽。以雁形目、图形目等鸟类为主。除少数为留鸟外,主要是候鸟。
珍贵种类有:小天鹅、大天鹅、鸳鸯等。还有不少世界性保护的珍禽。
水生哺乳动物。在鄱阳湖常可见到江豚(江猪),一般系由长江游入,与鲸同目。在九江和湖口还发现有世界最珍贵的淡水鲸类之一的白鳍豚。
软体动物。鄱阳湖软体动物近60种。经济价值最高的为三角帆蚌和绉纹冠蚌,均可用以培育珍珠。
浮游动物。有技角类6科18属、挠足类4科l1属以及各种轮虫和众多原生动物。
2、山地丘陵生境动物
毛皮兽。有50多种。其中数量较大的有黄鼬(黄鼠狼)、麂等。还有狼、狐、大灵猫、水獭、水鹿、猪獾、狗獾、鬣羚、黑麂、獐及少量的云豹和金钱豹。
鸟类。有270多种。主要种类有环颈雉(野鸡)、白鹇、竹鸡、珠颈斑鸠、红咀相思鸟、画眉、鹌鹑、八哥、暗绿绣眼鸟等。
爬行类及两栖类。爬行类动物74种,其中蛇类55种。蛇类中毒蛇15种,主要有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五步蛇)、日本蝮、竹叶青、烙铁头、白头蝰、绞花林蛇、福建丽纹蛇和中国水蛇等;无毒蛇40种,主要有滑鼠蛇、灰鼠蛇、乌梢蛇、翠青蛇、赤链蛇、游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水蛇等。
两栖类有肥螈、东方蝾螈和青蛙、金线蛙、泽蛙、虎纹蛙、沼蛙以及个体可达1斤左右的棘胸蛙(石鸡),还有各种蟾蜍、雨蛙、树蛙、姬蛙等。蛙类均为灭虫能手,有的蛙每一个体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
3、珍稀动物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梅花鹿等。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云豹、黑熊、毛冠鹿、水鹿、小天鹅、白头鹤、鸳鸯、白颈长尾雉、大鲵等。
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獐、鬣羚、斑羚、白鹇、大鸨、棘胸蛙、蟒蛇等。
矿产资源与地热矿水资源
1、固体矿产资源
截止2008年7月8日,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l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在探明的89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钍、伴生硫、溶剂白云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铷、锂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钇矿、铋、铍、岩盐、蛇纹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钼、铌、萤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锡、锆、玻璃用白云岩等。
2、地热水及矿水资源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有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主要分布区域为赣中赣南的遂川、上犹、全南、安远、石城等21县市,赣东的临川、崇仁等9县市,赣东北的德兴等4县市,赣西北的星子、武宁、铜鼓、靖安等14县市。
土壤资源
截止2008年7月8日,主要有八个土类,地带性规律和地域性规律都比较明显。
1、红壤
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
2、黄壤
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
3、山地黄棕壤
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
4、山地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
5、紫色土
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
6、潮土
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该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
7、石灰土
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
8、水稻土
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