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华文化
重庆市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组稿 2010-03-31 18:34:3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重庆市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


    辖区
  40个。重庆渝中区、磁器口古镇、大足石刻和人民大礼堂共辖19个市辖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17个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4个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乡镇
  308个乡、589个镇、129个街道办事处、2066个居委会、9065个村委会
  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薄熙来(兼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市长黄奇帆。


    市花
  山茶花
  市树
  黄葛树。又名黄桷树。
  行政区类别
  中央直辖市
  城市形象标志
  2006年1月16日,“人人重庆”标志被官方确定的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由意。城市形象标志多用于外界宣传,而非城市的官方徽章,这一点有别于市徽。
  人人重庆“人人重庆”标志
  五个重庆
  重庆确定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5个发展目标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城市,是一个由一座特大城市(重庆主城区),两座大城市(万州、涪陵),四座中等城市(黔江、永川、江津、合川)组成的一个组团式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名城,中国摩托车之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沿革
  1945年重庆谈判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占重庆,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历时9年,1371年被大明政权所灭。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937年11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古到今共有三国建都于重庆,分别为巴国都、大夏国都、民国陪都,自此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第一任市长为潘文华。
  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8月,恢复四川省,重庆仍为直辖市。1954年6月,西南大区撤销后重庆改为四川省辖市。
  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中央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高等院校

  在渝的高等院校共有55所,本科院校18所(含3所军校)。全国重点大学三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其中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地方市属本科大学13所(不含军校),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院校,重庆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学校,西南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其中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原重庆建筑大学)是国内建筑学“老八校”之一,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西南政法大学有中国法学界的“黄埔高校”之称。四川美术学院,以卓越的艺术成就驰誉国内外,“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之一。四川外语学院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建设最完备的外国语学院,而重庆理工大学愿为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四大兵工直属高校之一,现为中央部委与重庆市共建大学。
  普通本科院校:
  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
  军事系统本科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独立本科学院: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光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海联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巴渝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涪陵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高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电力职工大学、重庆社会大学、重庆化工职工大学、重庆商业职工大学、重庆城建职工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庆冶金成人学院、重庆交电分公司职工大学、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
  
中学

  著名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巴蜀中学、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又名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字水中学、渝北中学、重庆巴县中学、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万州高级中学、江津中学、涪陵第五中学、重庆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合川中学、重庆朝阳中学、重庆兼善中学、重庆江北中学、重庆清华中学、重庆求精中学、重庆十八中学、重庆巴川中学、重庆复旦中学、重庆十一中,长寿中学,綦江中学,南坪实验中学,重庆凤鸣山中学、重庆七中、重庆29中、涪陵实验中学、武隆中学、石柱中学、垫江中学 、潼南中学、铜梁中学,
  重点中学
  求精中学、(张伯苓建立)重庆一中、重庆八中、重庆巴蜀中学、(陶行知建立)重庆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师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铁路中学、重庆字水中学、重庆十八中、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卢作孚建立)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南川中学
  
小学

  著名小学
  人民小学、谢家湾小学、树人小学、南开小学、巴蜀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新村实验小学、鲤鱼池小学、沙坪坝小学 珊瑚实验小学、南坪实验小学育英小学。
   文化艺术
  川剧绝活:喷火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 巴中, 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是巴渝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陪都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从南京撤至重庆,并将之定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抗战时期的重庆,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一起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历史名城,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7年中,留下诸多遗迹、轶事,使陪都遗迹成为重庆今天独特的人文景观。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渝,重庆成了内迁工业、学校的集中地,今天重庆许多大企业前身,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如当年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今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第25厂(今嘉陵厂)、第1厂(今建设厂)、第24厂(今特殊钢厂)、第21厂(今长安厂)、第20厂(今长江厂)等,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也在那个时候迁至重庆的北碚区。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使陪都文化兴盛一时,重庆成为了当时四川省的文化教育中心。而学府云集的重庆文化区沙坪坝成为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坝",现在重庆大学校园里还保留着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从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之一王家声等。由于重庆作为战时首都,1947年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前身)自然也就成了联合国指定的资料寄存馆,一直未间断过,使重庆图书馆为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当时称“北京图书馆”)外,迄今为止中国保藏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另一图书馆。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坝上的莘莘学子现在遍布海内外,成为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他们十分怀念昔日的“坝上风光”(“坝”指沙坪坝),常有怀旧者故地重游,而陪都文化也成为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奠基石。
  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重庆经历日军大轰炸时,每天都有军人和平民死于轰炸,当时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摒弃前嫌,在重庆携手抗日。
  
饮食文化

  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锅的发源地,并对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的。如今的重庆火锅仍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出多种特色火锅。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重庆菜属于川菜系(Sichuan style dishes )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原来只流行于巴蜀地区,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开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对川菜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德阳、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发源于重庆,据说以前长江边上的船工袍哥跑船常宿于江边的小米滩,停船即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酣畅淋漓。这食法便沿袭下来,并渐丰富,成为重庆人特有的美食。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火锅才真正开始出现在重庆的筵席上。作家李颉人在其所著的《风土什志》中说:“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来,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失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人的口味。”
  重庆饮食文化代表:重庆火锅、川菜、渝菜(渝派川菜)、水煮鱼、回锅肉、酸菜鱼、辣子鸡、泉水鸡、水煮肉片、老鸭汤、酸辣粉、鱼香肉丝、泡椒肥肠、粉蒸肉、烧白、重庆小面、重庆小吃等。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四川方言的一种)隶属北方语系,是西南官话的一种。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重庆言子,是一种直白易懂,方言词汇很多,方言评书诙谐幽默,重庆人自创的娱乐话语。
  重庆言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这种语言形式类似“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个完整的言子儿。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其实你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重庆方言日常用语:安逸、巴适——满意舒服、不错、爽、要得——好的、假的——虚伪、拈起来——夹起来、耙耳朵——妻管严、好多钱——多少钱、撒子(啥子)——什么、耍朋友——谈恋爱、摆龙门阵——闲聊天、棒棒——搬运工、好老——好了、黑好——很好、哈儿——傻子、朗个——怎么,等。
  
特色建筑

  吊脚楼: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建筑形式已在重庆市区绝迹,仅剩磁器口古镇。新修建的洪崖洞吊脚楼民俗建筑群即意在恢复传统建筑。
    旅游观光
  长江三峡风光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即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重庆还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发源自重庆的火锅更是闻名遐耳。雄伟壮阔的长江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火爆刺激的重庆火锅都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