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4032万10年30倍:陈逸飞<黄河颂>的数字传奇
来源:竞报 2007-06-12 09:39:4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人物档案
 
    陈逸飞,1946年生于浙江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有《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著名油画作品。2005年4月10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9岁。
 
    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于5月13日上午开槌,备受公众关注的陈逸飞成名巨作《黄河颂》,经过多轮反复争夺,最终以人民币4032万元的高价成交,赢得全场买家数次热烈掌声。这不仅是陈逸飞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也是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而相比该画于1996年在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128.5万港币的成交价,足足翻了30倍。该作品是陈逸飞早年成名作品中第一幅独立创造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寇勤先生表示:“《黄河颂》的成功落槌基本符合之前的预期,我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从这幅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来看,4032万元的成绩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黄河颂》故事一
 
    讲述人:曹庆晖
 
    中央美院教育学系主任、《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组成员
 
    是历史把他们推到了前台
 
    1972年,陈逸飞创作《黄河颂》这件巨幅宽银幕式油画时,年方二十五六,正是血气方刚、梦想成真的年纪。而关于《黄河颂》的创作缘起,倒是当年对沪上油画精英一举一动都心驰神往的陈丹青,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他说:
 
    1971年,我已经是一介知青,从赣南山沟流窜回沪,立即得知上海滩头条“油画新闻”:根据196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由张春桥姚文元主政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重点组织创作同名油画系列,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画第四乐章“黄河愤”……我做梦似的站在“黄河”系列大画布前……心中唯有一念:我也要画大油画!
 
    显然,陈逸飞画《黄河颂》是组织分配的一个政治任务。他们也真是年轻,其实不可能也不敢奢望一夜成名,是历史把他们推到了前台。
 
    “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
 
    据陈逸飞回忆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儿,扎着羊肚子头巾,扛着镢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肩挎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我自以为很美,既英雄又浪漫。”持枪战士这个形象不仅包含以上的象征含义,而且进一步凸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无产阶级政权思想,而这一点恰恰是图像给予歌词“时代”升华的地方。
 
    《黄河颂》故事二
 
    讲述人:夏葆元
 
    油画《黄河愤》作者,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创作组负责人
 
    陈逸飞为“一个人”流泪
 
    当时,陈逸飞画的第一稿是水粉稿。画中,除了那位我们后来看到的红军战士,身边还站着一个披着羊羔皮夹袄的农民。后来,他又觉得一个人站在那里,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第二稿。许多人觉得他所画的一个人并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不过陈逸飞这次坚持要画一个人,完全处在被动的状态。我和他一起参加了开会讨论,亲眼看见他面对一片“声讨”、“反对”,又急又难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差没掉下来了。
 
    为了能够顺利在画面中只出现一个人,光靠坚持是没有用的。陈逸飞自己的思路要想加进绘画中非常不容易,为此他不得不去和上上下下打招呼、通关系,就和现在的“开后门”差不多。
 
 
 
《黄河颂》曾跟随陈逸飞出国
 
    陈逸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国。在他出国前几天,一直对他留在画室里那几幅画特别牵挂。就在他登机的前一个晚上,他突然决定要将那几幅画带走,尤其是他得意的《黄河颂》。于是他临时叫来一个小兄弟。晚上两人去了画室,将《黄河颂》卷了起来,搬上了自行车。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载着《黄河颂》在夜色中匆匆而行。不料在拐弯时,两人没协调好,“哗啦啦”画布开裂了,据说后来是交由其弟陈逸鸣亲自修补好的。
 
    再后来,《黄河颂》据说卖给了在美国专门收藏中国油画的华人劳伦斯·吴。直到1996年出现在香港苏富比公司的拍卖会上。
 
    提问嘉德
 
    问:估价2000多万元的《黄河颂》,最后拍到了4032万元,拍卖现场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答:《黄河颂》是于5月13日上午,在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开槌的。当时不仅场内座无虚席,大厅里坐席之余的空场也挤满了各方人士,场外还有许多人通过直播屏幕观看拍卖。在几位竞价者的数轮争夺后,最终以人民币4032万元的高价成交。
 
    问:买家怎样?是国内藏家吗?他当时有没有发表什么讲话?
 
    答:按照规定,拍卖公司不得透露关于买家的任何信息,请您谅解。
 
    问:你们怎么看待《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答:《黄河颂》中的战士腿部及其立足的岩石等受光面,笔刀兼用,刻画既结实又潇洒;色彩明亮,有着光芒万丈的金光感,这些都完美体现了陈逸飞所接受的严格的苏联教学体系的技术性训练,同时,他还善于吸收和转化的敏捷和聪颖,也体现在《黄河颂》的构图经营上,更生动地跳动在作品的一笔一画之间。
 
    它是陈逸飞早年成名作品中第一幅独立创造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收藏家对它的认识是充分的。
 
    关联阅读
 
    陈逸飞作品拍卖价格一览
 
    1991年,《浔阳遗韵》,在香港以137万元港币拍卖成交。
 
    1992年,《夜宴》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
 
    1999年,《浔阳遗韵》再次拍卖时,成交价为297万元人民币。
 
    2005年,《深闺》布面油画拍卖成交价为102.3万元人民币。
 
    2005年,《有阳光的日子》和水乡图《周庄》,分别以440万元和198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06年,《玉堂春暖》创下1100万元人民币的拍卖高价。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