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视界
中国"丑像审美":透射美学关怀还是拙劣的无聊
来源:解放日报 2007-06-25 13:39:5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上海好友寄来了《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一书,同名的展览相继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听说颇具规模,反响热烈,我也认真阅读了此书。

  我们纵览美国300年的艺术史,发现他们短暂而变化丰富的艺术发展,时刻联系着并体现着他们的社会变革——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崛起,历史的发展与艺术的变革相互渗透进行着。正是美国人具有的适应与革新的创新精神,不断给美国艺术注入了活力,让艺术饱含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嫁接了西方及美国现当代表现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又是什么呢?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某些当代油画,它们能体现我们社会的变革吗?或者体现中国的精神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说“丑也是美”,中国文人笔下的残荷败柳、白眼鱼等,在自然界它们是丑的,但通过艺术表现,它可以透出意寓深远的境界,而产生艺术化的美。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干瘪如柴的老妓女是丑陋的,悲剧形象的灵魂和肉体,赤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作品因震撼人心的真实而感人,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人类命运以及人的悲剧性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产生艺术大美。西方现代艺术多以审丑为主潮,冲击了传统美学,但也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美学。审丑具有直 面现实、促人警醒、逆向思维、拓展疆域、震撼心灵、恢复本性等美学价值。审丑是一种透射着美学关怀的审美策略。

但是,这样的审美意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丑态图像,都会成为艺术的语言或形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为中国画坛带来了新鲜的活跃空气,培育了一代具有新观念、新思潮的艺术青年。但是,模仿西方的中国“现代艺术”及其对丑态图像的追逐,却出现了某种拙劣的无聊趋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具有玩世不恭、痞气放浪、无所谓的泼皮美术作品涌现了出来,这些“丑态”画面的图像表现,却被某些西方人刻意地看作是中国的符号,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艺术风格。

  当某些外国人在十多年前开始,用今天不能想象的低价购买这些“丑态”作品,并且数量聚敛到大规模时,他们开始商业化市场动作了,开始有策略地抛售这些文艺“作品”,然后叫中国人“买单”。国内某些“聪明人”也配合着老外的步伐,亦步亦趋,在买卖之间,癫狂地炒作。

  有位“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以画大头“报名照”为特色,人物目光呆滞、表情服饰统一,充满着对社会的嘲讽;他所谓的创作,即制造一个概念,然后无限地复制。另有画家,经常绘制的“绿狗”系列,充满着恶浊暴戾之气,图像缺乏人类对动物最起码的人性怜悯;又在所谓的“桃花”系列中,丑态毕露、赤裸裸地表现男女苟合的淫荡场面。他们一味迎合部分人的低级、猎奇趣味,拿中国人寻开心。

  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文化艺术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一脉,而不是世界文化的异域枝节。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还需从人类的审美理想入手,唤醒艺术创造中的“审美逻辑”,将生活中真、善、美以及丑,转化成对生存关怀、环境关怀、人性关怀和语言关怀的艺术表现。当今世界的经济及生活方式极其相似,使得中外艺术家在思考艺术问题上有许多时代相似性。中国当代也有许多真正的优秀艺术家,正积极探寻从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养分,结合时代特征而找到自身艺术的当代性。

  评判艺术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但艺术体现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开启人类未来心智,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有良知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群体,决不会在“垃圾堆”里找寻商机!我们需要形式能突破与创新、具有文化张力的当代艺术,需要作品具备内在的真诚与严肃,更需要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思想自由和独立的艺术创造。这样,一个表现中国个性、民族自信、健康阳光的当代艺术,才能充满时代的创造性和积极的社会批判说服力,同时体现着社会变革的艺术发展观。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