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雨巷(舞蹈油画)
画家赵士英早以舞蹈速写艺术闻名于画坛。最近,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又在探索以油画语言创造舞蹈速写艺术。艺术的真诚执著,壮心不已的探求,使他的艺术之树又生长出新芽,开始结出了嫩果。
油画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士英的油画探索也是多方面的,他有运用传统油画色彩造型手法的创作,也有突出装饰变形意味的,更有强调抽象美趣味的。但更多的是吸收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绘画精华的作品。
士英这些年的探索追求实际上是在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却又十分艰巨的事,一种融汇中西,连接舞蹈与绘画姊妹艺术,创造新艺术的心智劳动。
正像舞蹈艺术本身不单是生活动作情节的模仿一样,舞蹈速写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也是因为画家是把对舞蹈形象的感受,用绘画的语言抒发、释放、宣泄、张扬,把流动的舞蹈形象、意象重新选择、结构、物化在画面。这是一种艺术的二度创造,是艺术家注入主观意识,在瞬间角度、细节的选取、画面的构成、色彩的表情、材质工具和艺术手法的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的综合艺术创造。
士英苦心经营的这些作品,虽然篇幅不大,数量也不算多,但其难度很大,意义也是很大的。因为实际上,这正是中国几代艺术家已经追求了近百年的理想——让西方艺术的精粹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创造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促进民族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前些年士英所做的工作是在舞蹈艺术和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绘画艺术间寻求融合,而如今进入油画领域,这就更意味着是在中西艺术间寻求和谐的交融。没有深厚的功力,没有广博的素养与眼光,没有长时间的实践,要取得成效是很困难的。
舞蹈艺术本质上是生命有节奏的律动。它“寓美于动”,表现生命情调。舞蹈以律动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而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画借线条等流畅笔墨语言抒发情怀,那意味的相近与技法与工具的恰当使两者的结合比较自然融洽。
无论是东方中国或是西方,都曾以自己的经典艺术高峰贡献于人类,超过各自历史上的经典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超越,不创造出当代的各自高峰也是没有出息,没有价值,没有前途的。因此,攻克这一历史的难题,才成为中国五代画家梦寐以求苦苦求索的理想,深埋在心底的宏愿。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画家诗人闻一多就认为:“诗同一切的艺术应是时代的经线同地方的纬线所编织成的一匹锦”,“乃是熔合两派精华的结晶体”,他希望创造出“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
士英的舞蹈速写艺术无论是借鉴国画语言或是油画语言,都已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的分支,是当今画坛上一朵很有生命力的小花。
士英的艺术探索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前人的经验,加上士英的真诚和勤奋,一种融合中西,贯通舞蹈与绘画的艺术之花,必能生长在肥沃的大地之上,一个艺术的宁馨儿必将出现在艺术大家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