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情怀 邱瑞敏
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对一些事作比较。我在纽约生活过几年,之后就想到把上海的油画家与纽约的油画家做一番比较,又把上海画家与全国各地画家作比较,感到上海、纽约的画家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大家都很个体,画家的独立性较强,很少有群体观念。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画室,在这方画家的自由天地里呈现出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风景线。两座城市的画家都很活跃,各类的画展很多,有许多Party。
上海画家的心态很平和、很轻松、很自在。似乎这种心态成就了上海油画家对参加全国性画展的一种状态,每个画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参加一次全国性的Party。然而作为参与这次上海参加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的组织者之一,起初我有些担心,因为此展似乎好似全国“大比武”的架势,每个地区有一个展厅,各自亮相,好与差自然有评说。尤其是全国组委会把我们上海地区的作品定位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央大厅,位置显要,组委会对上海的油画也十分关注。记得全国各地都举行各地的油画展时,组委会的张祖英先生与上海美协的朱国荣先生谈过,同时也来电给我说:“听说在上海举办的上海油画展作品很一般,如放在中国美术馆大厅展出会影响全国油画展的总体水准。”张祖英先生没有来上海看油画展,也不知他从哪里听来的这种看法。不管这种看法正确与否?他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的同志们非常认真对待,以十分负责的态度从上海油画展中评选赴京展的作品。
后因“非典”的影响,全国展延期,故赴京展的作品存放在油雕院里。一直到九月中旬才开展,上海的油画开始运往北京。在朱国荣和陈琪的带领下,俞晓夫、凌启宁、黄阿忠、何小薇等先期到京,为上海作品布置效果出谋划策,并动手搬运作品,可谓是劳其筋骨。
稍后我也到京参加在全国油画展的精选作品评选。当时作品还没有布置完,一部分挂上墙,有的作品还没有上墙,但总体效果已很清晰。由于只顾上海的作品,还来不及光顾其他地区的作品。评委会的会已经开始,其他评委都已浏览过各地的作品,在会上评委们不约而同地一致认可上海的作品,给予好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上海油画艺委会的成员全部赴京参加全国油画展的开幕和学术研讨会,会上不论是评委们还是兄弟省市同行们都认为上海的作品是有水平的。由于我的思维方式是形象多于逻辑,故还没有来得及作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理论家范迪安先生在一次私下会见时却给了我启示。他说:“以前上海画家只是有几件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画展,而这一次是上海油画作品的第一次集体在北京亮相,可以看出上海的总体水平,水平很不错,不乏佳作。其次上海的作品体现了大都市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内涵比较突出。再则上海画家不去模仿别人,每个画家都各具个性,风格各异。”这一番谈话倒是为我们油画作了很好的总结和归纳。
细想起来,上海的油画总是与其传统一脉相承。不是常有人把上海的艺术归为海派吗,其实可以把海派解释为体现了上海油画多元的根本,也无不突显出上海这座伟大城市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与胸怀。正是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文化背景,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文化品格和韵味。上海油画界的先躯们如此、当今的油画家们也是如此。我们身处繁华而喧闹的都市,却是以宁静的心态潜心作画,以灵动的思维,执着探索和追求去表露各自的心灵情感。上海的油画家对画面上的一切都是精心营造,不会粗糙而就。画作构成的慎密、造型的精致、色彩的高雅处理、审美理念的体现都构筑了上海油画家的崇尚艺术本体的精神。
这次在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中被选入精选作品展的上海油画作品有16件。加上我与陈钧德作为评委的作品参加,共有18件入选,在全国排位前几位,是喜人的成绩。
在精选作品展中朱膺老先生的作品《世外桃源》可以看出他在老年时分仍着力创新的结果,不断求索的精神令人可嘉。在许多学术研讨和展览会上常能与他相遇,而且他还坐着轮椅出现,他的艺术热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他的作品更多地光顾气韵生动、意到笔不到的境界。陈钧德先生的作品写意的面貌很早就确立,他的作品一直以强烈色彩组构成画面的主体,始终给人以新鲜、热烈的感受,用笔很讲究,再现了画作的力度。
记不起周长江什么时候从写实手法开始向抽象画风转移,但应该是比较早的,他的互补系列有一批作品,所以他的抽象画经过长期的探索比较成熟,而且参加了许多艺术性的展览,在全国范围内他的抽象画比较有影响和认可。所以这次展览中获得了“中国油画艺术奖”。
凌启宁是我的同班同学,在校时是班上的优等生,各门科目都能得当好的成绩。九十年代初她的油画出现了新的面貌,并在七届全国美术展上获得银奖。她的油画是从版画情趣上得到发展,色调统一,用笔简洁。《冬至》的画面就是她的一种面貌。鄂圭俊自从西部来到上海,起初他有些水土不服,大都市的生活环境与高原文化绝然不同,我感到他很不适应,我的画室与他的画室只是一墙之隔,常会造访他的画室,他与外界接触很少,很静心独自在画室里作画。而如今他的画形式感很强,大块处理的手法,抽象意识的表达已是体现了大都市人的精通内涵,但他的画从表现大自然中使他的精神得到升华。从他的《大自然系列03.11》就可明白其意。
大师系列——白石 张晨初
我在中央美院落成典礼的展览里见到张晨初的人物形象系列,他人物形象多半是处在光影下,虽然单一的头部形象却光影变化多多。硕大的“大师系列――白石”形象处在长条的画框里,有一条光照下,大师的形象栩栩如生。王向明画的鸟语系列油画已有些年头了,他致力于寻找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和趣味盎然的形态来丰富他的鸟语系列《永远寻找为了世界》。画面质朴、色调简洁、形式单纯,很有造诣。程俊杰的《心灵的空间》,色调很沉稳,和他其他的画一样,包含着装饰的韵力,令人心悦。沈勇的画是有一种帅气,每每看到他的画虽然画幅不大,总会引起同行们注意,用笔随意、生动、色彩浓郁,这幅《风景》的味就在他的帅气。上海一些版画家开始玩起油画来,阿兴也是其中一员,他的《生日》给油画界带来了一股新气象,他的画更多的是版画背景和理念的体念。汪磊是个年青人,我不曾相识,而这件《壶》却引起我的关注。他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融入了新的意识,这是他用心的难能可贵。赵蕾《迷城》是一幅风景画,以大面积平涂的蓝天白云与随意地勾划的像似工厂的建筑物的比对处理也是一种画趣。
除了这些作品,上海还有许多油画家有好的画作。虽然没有入选精品展,但不能否认这些作品的优势。历来的各类评选只是相对的结果,不会是绝对的标准。诚然,上海的油画仍的些不尽人意之处。是否要考虑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的心态?如何在作品内涵上不断得到提升?如何在油画语言的塑造上更具力度等等问题。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使上海油画的整体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我的精神家园 俞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