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商城资讯
重油画轻水彩是偏见
来源:深圳商报 2007-09-25 10:43:3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深圳水彩画会副会长陈士修开讲座
   
    重油画轻水彩是偏见
   
    水彩画是一种冷门、边缘的画种吗?为什么深圳能形成如此规模的水彩画创作群体?深圳本土水彩画家近年来在国内外大展上摘得各种奖项,中国水彩画的总体水准如何?……9月22日下午,水彩画家、深圳水彩画会副会长陈士修在物质生活书吧举行了主题为“水与生活”的第三十讲物质生活沙龙,试图解答这些问题。同一天,作为物质生活开始展之四的陈士修水彩画展也在书吧拉开帷幕。
   
    画了一辈子水彩画的陈士修被曾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著名画家、评论家沈柔坚评介为:“当代中国有很多出色的水彩画家,陈士修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毕生独钟水彩画的艺术家。”22日举行的讲座吸引了本城很多水彩画爱好者。陈士修告诉记者,他举办这次讲座和画展的目的,正是想“通过这样的艺术交流,使大家对水彩画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
   
    水彩画不会有赝品
   
    水彩画的特点是什么?作为一个深入社区的普及型讲座,陈士修开门见山地介绍说:“水彩画姓水,它是水和颜料配合在一起,通过画家的创意画出来的画。水彩画充分利用水分,在颜色与颜色之间,随着水的流动,产生的一种特殊效果,那就是水彩画特殊的韵味和魅力。它的色彩鲜艳,画面透明,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情趣和美的享受。如果我们拿音乐来比喻的话,它就是轻音乐,如果拿文学作品来比喻,它就是抒情诗。”
   
    与绘画的其他种类诸如国画、油画、版画相比,水彩画有什么特点呢?陈士修认为,国画是用毛笔,画在宣纸上;油画是油彩,画在布上,版画是用刀刻在木板上,而水彩画是用一种有弹性的、特制的毛笔在特制的水彩画纸上画成的,水彩画不仅是独立的画种,而且是独立的大画种,它的魅力是任何画种代替不了的。
   
    另一个差异是听众没想到的。“其他的画种有赝品,能够复制,就算国画也能够复制,甚至以假乱真。但是水彩画,再高的技艺也没有办法画成一模一样,这就是水彩画最大的特点,因为它是通过水的流动、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碰撞而达到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士修说。
   
    中国水彩画让英人服帖
   
    水彩画起源于欧洲,500年前世界上第一张水彩画在德国诞生,后来这一画种传到英国。陈士修介绍说:“英国是海洋性气候,整个伦敦经常布满大雾,非常湿润,很适合水彩画发展。英国水彩画就这样兴起来了。在几代画家努力下,水彩画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和油画相提并论。在英国,水彩画成了‘国画’,英国是全世界水彩画的圣地。提到水彩画,首先会想到英国。”
   
    陈士修1989年曾在伦敦举办过个人水彩画展,他的画展之后就是英国水彩大奖赛,陈士修乘机大饱眼福。“他们的画不像现代派,仍旧保持着传统画法,以写实为主。写实是一个基础,说明英国很重视保持自己的传统。”
   
    水彩画传到中国已经快200年,由于西方的水彩画同中国的水墨画(国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快被中国人接受。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将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水彩画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以东方的特色展现在世界画坛,是中国式的水彩画。”陈士修说,“中国的水彩画发展我不敢说是世界第一流的,但是如果拿全国优秀作品到英国去展出,一定会震动英国画坛。不论是题材的多样性,表现手法,还是技能水平、画幅大小,都会让英国人服服帖帖。”
   
    已经70岁的陈士修自言“追求水彩画追求了一辈子”。他说:“水彩画透明、热情、奔放、流畅,如果人们的心灵也像它那样的透明、纯真、热情,并自由的生活,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
   
    画水彩要掌握好水分
   
    对初学者来说,水彩画水的掌握比较难,水多了少了,不好掌握。讲座中,一位初学者请教陈士修有什么好的方法。陈士修介绍说:“学水彩画,不像学国画,国画是平面的,画水彩画,要求有素描的基础,有立体感,色彩,还有透视,掌握了这几种,你再画水彩画,就比较容易掌握了。但是怎么利用水分,怎么掌握水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试验,只有通过实践,多画、多体会、多请教,你就能掌握水彩画了。”
   
    也有听众问,为什么水彩画在艺术市场中会比较沉寂?陈士修的回答是,可能大家对它认识不够,认为水彩画是个小画种。水彩画是在纸上表现的,有人觉得纸张保存时间好像比较短,所以水彩画兴不起来。其实,“水彩画跟国画,一个用宣纸,一个是水彩画纸,如果放在不好的条件下,都会发霉、变质,不是一样吗?我想,人们可能对水彩画有偏见。在国外,油画跟水彩画是相提并论的,这两项艺术他们都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种现状会改变的。”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