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油画第一村”由复制到创意
来源:广州日报 2007-09-25 12:58: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再过几天,斥资一个亿建起的大芬村廉租房大楼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出台的平抑这个“中国油画第一村”房租上升的最新措施。“我们这么做主要是想留住这5000名画工。”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的张可说。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大芬油画逐渐被世界认知,目前全球近40%的商品油画都出自这个小小的村落。

    出现一批个性创意作品

    记者在大芬村里走了一圈,却很少看到世界名画的影子。大芬村的主打产业是接单订做、批量复制油画。在以前的大芬油画产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复制的世界名画产品,例如大批量临摹《蒙娜丽莎》等世界名画。“目前简单临摹和复制这些世界名画,在大芬村里已越来越少了。”大芬美术协会会员林正禄说。

    深圳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广才说:“今天感觉发展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以前大芬村主要是临摹世界名画,现在大家意识到要用创意迎合市场,其实原创商品画国外的需求量更大,大芬村在这一块的发展后劲比较足。”

    大芬村有画廊700多间

    1989年,大芬油画村的创始人黄江带着24名画工来到大芬村开设第一家画厂,“当时主要是考虑这里地租便宜,而且招人容易,离香港也近。”

    大芬村从此与油画有了联系。一大批画画的人和卖画的人聚集到小小的大芬村。目前,大芬村一共有画廊700多间,有5000多名画工常年生活在这里。大芬村的普通画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固定的公司里上班的,有固定的薪水。还有一种是自由画工,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主要是靠接订单画画谋生。

    画家创新能力带动产业

    大芬村画工的收入也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除了普通画工外,大芬村里还有约200名原创画家。越来越多的大芬村原创画家明白了一条生存的规则:应该两条腿走路,先根据市场的需要,画老百姓喜欢的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再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创作。8月份,在大芬村里一个清华美术系毕业的画家一共卖出了4幅画,总价接近40万元人民币。黄广才说:“原创画家的创新能力很强,对整个产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计划建一个文化产业园

    大芬的品牌支撑了高房租,但如果这个高房租逼走了这里的画工的话,也会影响到大芬村的发展。去年,已经有画商搬到外地去了。

    张可说,大芬村约200幢出租屋都是村民私人财产。村民自行提高房租,政府并不好直接干预。政府投资1亿元建廉租房,就是想平抑房租价格,留住大芬村宝贵的人力资源。

    为了扶持油画产业,当地政府还出资1亿元建了美术馆,同时对大芬油画出口实行免税优惠。此外,作为企业对外最重要窗口的广交会,政府保证每年可以拿到10个摊位。

    张可说,政府还计划建一个文化产业园,把油画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都集中发展。政府也支持大的油画企业组成集团上市。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