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东坡(国画) 作者/刘旦宅 |
夜访石钟山(国画) 作者/李问汉
今天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时代华章”--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年作品联展,吸引了大批文艺界名流和观众。从联展的强大主办阵容看,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大展。主办方有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 北京、上海两画院展出的620件艺术作品,囊括了“京派”与“海派”的数百位大师名宿,展出的许多精品佳作,已成为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志性经典名作。建院50年来,两院几代画家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的力作,他们为传统中国画在20世纪的继承、变革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艺术创作代表了新中国绘画创作的主流。在展出的6大主题中,将北京画院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大师林风眠的作品首次专题同厅展出。展出齐白石的60幅重要作品,是从北京画院院藏齐白石1000多件作品中分类挑选出来的精品。展出林风眠的60幅作品,是20世纪中西融合的“海派”绘画重要代表作。两位艺术大师分别在“继承”与“吸收”方面取得巨大艺术成就,他们共同张扬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北京、上海两个画院,是由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于1957年在两地同时成立的。在北京画院成立大会上,周总理和当时的中国文艺界名人悉数到场,周总理在长篇讲话中敏锐地指出,中国画“不能陷于古典的圈子里”,也不能“不包括西洋画的长处”,并确定了画院的方向是创作、研究、培养人才,画院要成为国家文化艺术建设的主力。 从北京、上海两画院展出的作品和研究成果看,画院体制使中国画在西方强势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完整的保护与发展,使民族艺术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北京、上海两画院在南北两种地缘文化的背景下,对50年新中国的画院艺术成就做了诠释和呈现。当年周总理在审定两画院时,已经预见了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民族文化战略保护问题,今天的大展显现出新中国画院在全球化环境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从穿越历史的目光和审视未来的文化透视中,才能真正凸显出新中国画院的历史贡献。
报晓(国画) 作者/唐云
极远的歌声(油画) 作者/艾轩
母亲(国画) 作者/方增先
菜市场(油画) 作者/聂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