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评论
从未消失的古玩市场 中国古玩第一村"张兰"(图)
来源:南方周末 2007-04-05 10:02:1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张兰古玩市场一景

   车子从太原出发,上了大运(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向南行驶。一小时之后转入一段土路,10分钟左右,到达张兰。太原收藏协会会长王艾甫告诉大家:在张兰,想到的东西有,想不到的东西也有。

 
    张兰印象
 
    走进500米长南北向的街道,只见一家挨一家摆满地摊。到了南端,摊子又延伸拐入西边街道。我们就从这里汇入人流。
 
    都是小摊子,不大,一块毯子摆在地下,上面就是各式古玩。当然,还是以瓷器居多。摊子后面是服装、小超市、五金、发廊、饭馆等各种小商店。
 
    摊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岁的和一些小姑娘。他们有的正与买主讨价还价;有的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往外搬取货品,打开一层层的报纸;有的坐在小板凳上,盯着南来北往的人看;有的则与邻居摊主说着家乡话儿。
 
    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挎着大包,有的手中还提个水杯。不少人已经有了斩获:小件放进包里,大件就拎在手里,有大算盘、屏风、小石狮子。听说,来自英国和荷兰的两个人昨天到了这里,这会儿不知在哪儿转着。
 
    在街道东侧,一前一后两个大院,共有百家商铺。他们是固定做古玩的,每天都开门。这是投资200万元的张兰古玩市场。
 
二百年张兰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张兰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清代,享誉海内外的尉字号在此经营近百年之久,而掌握朝廷采购权的范家更是不可一世。
 
    乾隆年间,张兰的古玩兴盛起来。趁“康乾盛世”聚敛大量钱财的晋商,也把收藏古玩当成一种投资、一种风气,致使张兰成为古玩的集散处。“家家藏宝,户户赏古”,一时蔚然成风。
 
    1976年以前,张兰古镇还有城墙,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有城楼24个,城墙上面能走马车。古镇中心有个市楼,四面分别有匾,东面的是“紫气东来”。
 
    从未消失的古玩市场
 
    在收藏界说到张兰,没有人不知道,甚至在海外淘宝者中间,张兰也是大名鼎鼎。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古玩买卖表面上被取缔了,实际上市场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了。到90年代,古玩买卖还被当作倒卖文物。在40多年的时间里,张兰人总是偷偷做着地下古玩转手生意。海外一些淘宝者前来这里,都是单线联系。大部分被收买的古玩,都被带到了广州出手。到2000年,张兰就有1000多人从事古玩经营,加上周边村子的几千人,呈不可遏制之势。
 
    2001年上半年张兰古玩市场兴建,下半年第一届交流会开幕。第二年又投资100万元,在市场后面建成同样大小的另一个市场。前面50户,后面50户,一个稳定的古玩市场形成。现在,张兰全村有2000左右古玩收藏经营户。
 
    无愧第一村
 
    张兰村1.5万人,本地人5000,外来人口占1万。外来人到此就是为了从事古玩生意。
 
    张兰村50%的家庭经营古玩,男的出去淘宝,全国各地哪儿都去,女的看家看店。一位小摊主是邻近村子的,他说晋中这一带搜罗得差不多了,他去山西南部,去陕西,最远到了四川。问他一年能赚多少,他不说。只说在张兰搞古玩的每年赚个二三十万很平常,三五十万的也不少,当地千儿八百万的不止十户八户。他们出去淘宝,一般是见到什么收什么,没有一个固定门类。回来后转手买卖,很少有人收藏。
 
    在摊子上见不到贵重的。小摊主说贵重的要去家里看。二三十万元一件的瓶罐,有的人家会有好几件。
 
    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来了。京津的居多,周边的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也来人,西藏、海南的也有。全国各地,哪儿的都有。
 
    每个星期天,会有七八辆来自张兰的中巴百来号人到太原南宫古玩市场。太原古玩市场80%是张兰人经营。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