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海外扩张第一步 中国艺术作品向互联网致敬
来源:华夏时报 张颖 2008-02-03 11:32:3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目前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体系,或者说目前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价格体系,是由这样几个拍卖会决定的:伦敦、纽约、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伦敦飞利浦,大部分收藏家们对中国艺术作品价格在拍卖会上刷新的关注,远高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香港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部主管林家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极为庞大,蔡国强、徐冰、岳敏君、刘炜、张晓刚等人在国际上的骄人声誉,引得实力收藏家愿以远高于拍卖之前的估价购得心头所好。”

    不止是国内最顶尖的艺术家,能否获得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在国外有实力和规模的艺术展上展出作品,已成为衡量中国艺术家是否能成为后起之秀的重要标准。

    艺术网络,海外扩张第一步

    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刮起的“中国热”旋风,让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海外不断升温,无论是在纽约、伦敦,还是在以瑞士为中心的欧洲大陆,中国当代艺术品越来越吸引着国际级私人藏家、艺术投资基金,以及公共收藏机构如美术馆、博物馆的介入,从而也导致了价格的不断攀升,屡创新高。

    提起入围中国当代艺术家千万级排行榜的刘野,人们想必不会陌生,仅仅在5年前,他作品的价格连目前价格去掉1000万之后的零头也未必能达到。“当时我的作品向海外的推广,与美国罗伯特先生在中国开的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网站有很大关系。那时,很少有中国当代艺术家能在国际艺术界有影响力、得到承认,因为除了旅居国外,艺术家们很难让国际艺术界了解自己的作品。我和苍鑫等很多现在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家作品当时都会放到这个网站上向海外推广,因此罗伯特的现代书店现在才会在艺术界有如此高的声誉。”

    刚刚从纽约艺术展回京的艺术家许昌昌说,目前除了拍卖会外,画廊也是艺术家们扩大自己影响的重要阵地,“北京、上海等地已出现了798、宋庄、莫干山、泰康路等多个有世界影响的画廊集聚区,现在画廊经营者的背景已经出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很多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画廊业,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投资者都纷纷在中国开办画廊,2007年上半年仅北京就出现了阿拉里奥等7家韩国画廊。他们有自己的操作手段和公关策略,能更好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艺术家的作品。但想得到他们的认可,成为他们画廊的签约艺术家,大部分艺术家自己都需要先有前期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个展或群展、在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等方式,有不少著名策展人、画廊经营者都有在网络上发现艺术创作者的经历。”
 
    博客,艺术家资本运作时代

    随着网络进入博客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运用博客来展示、推广和交流艺术作品。赵无极、蔡国强、关勇、孙晓枫、左正尧等知名或新锐艺术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博客,这些博客的内容大多相似:艺术作品展示、艺术评论和艺术交流版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家表示,他曾因自己的博客与海外艺术界有过两次合作机会,也有外地收藏家在博客上与他交流,还有一位收藏家交流后直接飞到北京要求与他见面。

    法国《艺术》杂志主编钱拉·伽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获法国国家文化骑士勋章的艺术家王衍成的博客评论道:“他是造化天成的画家,能将人类最深处的情感通过形诸画笔笔端的激流表现出来,他在博客上展出的近作令我们叹为观止。今天,画家的画笔已经成为通向世界大同的连接符号,王衍成应该通过博客让更多人了解他的作品,了解为什么人们将他称为朱德群与赵无极两位艺术大师的精神衣钵传人。”

     艺术家刘瑾告诉记者,目前艺术博客的营销做得最成功的,并不是中国艺术家,而是美国加州的艺术家马尔克斯,“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博客展示作品,还通过它出售作品,包括雕刻和摄影作品,甚至还发展出了在线销售、购买优秀艺术品的著作图书‘业务’。我曾听到清华大学一位作艺术市场分析的教授评论他的博客,说他自己每周在网上工作要花20个小时。”

    记者通过刘瑾提供的网址打开马尔克斯的博客,看到他在博客上将作品分成很多种类型,包括幻想之旅、大自然艺术摄影、乡村风景等。每一类型都会附有详细说明:图片类型、内容概况、图片张数、像素以及可以转换的格式等。这些图片甚至被注明可以供网站、平面媒体广告版面、报告、简报、通讯、lithographed展示材料、书籍设计和网页广告等使用,但使用都需付费。购买或使用作品的付费的价格及付款方式、联系方式都写得非常清楚。整体看来,这个艺术博客已完全不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展示空间,而成为了一个小型虚拟艺术商业平台。

    “个人博客的建立,对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市场工具,也是展示自己才华及毕生心血的窗口。拥有个人网络媒体平台,等于为自己建了一个交易场所,而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信誉,则是保持艺术家能够走在艺术界发展的最前沿的前提。”刘瑾说,博客这种新媒体的出现,目前也使部分国内艺术家有了营销理念,“我觉得这种营销与商业上的营销不同,重要的不是挣不挣钱,而是一个艺术家即使脱离画廊,也有了面向国际化的自我发展平台和空间”。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