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热点资讯
陈逸飞画过2张《黄河颂》——昨访当年《黄河颂》的创作见证人、画家张安朴
来源:新民晚报 2007-04-06 10:51:4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我曾经收藏有一张陈逸飞画的《黄河颂》素描小稿,后来搬家搬没了。”画家张安朴看了本报报道陈逸飞代表作《黄河颂》将被拍卖的消息后,向记者回忆起他当时所见陈逸飞创作此画的过程。

    借到报社  创作组画

    40年前,上海油画雕塑室停止了美术创作。上世纪70年代初,《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将陈逸飞等油雕室的年轻画家借到报社来进行宣传画创作。当时报纸没有什么内容,宣传画占了很大的比例。譬如将“样板”改绘成黑白水粉画,曾风靡一时。为了配合196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便组织陈逸飞、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创作《黄河》油画组画。“当时,陈逸飞约25岁,我20岁出头,是《解放日报》的工农兵美术通讯员。”

    貌不惊人  单薄瘦弱

    张安朴回忆道,当时的陈逸飞貌不惊人,单薄瘦弱,看上去健康状况不好。他们都睡在集体宿舍里,十几个人一起。创作室是在汉口路309号的老《申报》大楼三楼。“我们作为学生,经常给陈逸飞等老师去买老酒到宿舍里一起喝。土烧不够了,用酸梅汤兑着喝。有时候喝醉了,竟然把鸡翅膀骨头扔到窗外的马路上,现在想想真不像话。”陈逸飞的家在外滩那里,张安朴去玩过,记得很清楚,他家非常干净,要脱了鞋进去,当时蛮少见。他们席地而坐,陈逸飞就一张张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大家看。陈逸飞对艺术创作很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前辈,但不迷信前辈。

    根据钢琴协奏曲的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最折腾。画面原来是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不料,画画好了,林彪出事了,不得不将画面上的林彪去掉,重画。

    曾画2张  否定一稿

    陈逸飞构思《黄河颂》有点像挤牙膏。他不是一下子形成的灵感,而是慢慢琢磨,慢慢修改的。有时候看到画报上的照片,突然会激动地喊出来:“这个画面好!”张安朴透露了一个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的情况,其实陈逸飞的《黄河颂》共画了2张。他最早画的是一个头上扎着毛巾的民兵,远处还有几头他放的羊。“我曾经收藏的就是第一幅画的小稿。”后来第一幅画被否定掉了。重新创作时,陈逸飞将人物改为战士。画面也变得更干净利落。这两幅油画《黄河颂》一样大小,只是第一幅画早已不知踪迹,成了一个谜。真不知道是否还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又突然出现。

    《黄河》组画完成后,非常奇怪,没有被发表和展出。因为有人觉得这些画不够“红光亮”“高大全”的标准,有“资产阶级情调”,尤其是陈逸飞的那幅画。但是,当时全国美术界都知道上海在创作这组画。一直到“文革”结束,陈逸飞的那幅画才在全军美展亮相,引起轰动。

    回顾当年和陈逸飞等在一起的岁月,张安朴感叹道:“那时候我们都很单纯,充满了激情……”

    本报记者  林明杰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