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视界
“中国结” 推广人黄永松:让民间艺术留在原地
来源: www.ccdy.cn 2008-03-26 11:52:0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黄永松在讲座现场谈民间艺术


    “我只留下脚印,不带走艺术品。”这是一直以关注中国传统民俗和民间工艺而著称的台湾《汉声》杂志掌门人黄永松发人深省的一句话。3月16日,黄永松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涵芬楼书店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黄永松向大家畅谈了他与民间工艺的不解之缘,蜡染、剪纸、泥塑、编织,一张张原生态的艺术图片让读者回顾了他遍及乡野的足迹。38年来,黄永松乐此不疲,外表清癯的他对挽救民间工艺有着“舍我其谁”的气概。

    也许有些人没听说过黄永松其人,但大部分人一定知道“中国结”。“中国结”即为黄永松大力推广,当时他和同事深入乡里农家,向民间艺人学习编织技法,回城后将这种民间编织艺术总结整理成11种基本结,14种变化结,并将其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从此风靡全国,成为民间手工艺继承传统并发展创新的良好范例。

    如果说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展露无遗,那么黄永松的格言“只带走照片,只留下脚印”则折射出他对挽救民间工艺的深刻思考。《汉声》有个内规:坚决不让城市的习气影响到农村,不购买采访对象和当地的民间艺术品(除非是复制品,可购买用作展览和教学)。

    2002年,黄永松深入贵州采访瑶族蜡染工艺时,有一段小插曲让他记忆犹新。贵州瑶寨人用竹刀和蜂蜡做的传统蜡染工艺罕见,蜂蜡容易凝结,每一幅古法蜡染都只能印一片,这种技法在别的地方已经失传。为了给即将举办的蜡染展筹备一件民间作品,黄永松与随行的瑶族青年协商能否在当地收购一小块儿蜡染布,瑶族青年欣然允诺。当黄永松从瑶族青年手中接过蜡染布时,一位拄着拐杖、腰背佝偻的老太太追了过来,把这块蜡染围裙抢回。瑶族青年告诉黄永松,这位102岁的老太太是他的曾祖母,这个蜡染围裙就是她的作品。老太太颤巍巍地把蜡染布拿回小屋,此时的黄永松决定放弃购买。谁知老太太又从小屋走出来,拿着刚才那块蜡染布,放到黄永松手里。原来,她执意要把蜡染布的一角剪下自己保留,才肯把另外一部分送出。

    瑶族青年转达了老人含混的方言:“剪下一小块儿把它的灵魂留给我自己,它的身体可以给你了。”瑶寨人视自己创作的蜡染珍贵如生命,让黄永松为之动容:“我不想把城市气息留在那里,我只留下脚印,不带走实物资料;只带走照片,不带走文物、古物。瑶寨的蜡染不能复制,每一件蜡染作品都是一个艺术生命,倾注了创作者全部的精力。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走进千家万户的“中国结”让人们看到,传统民间艺术在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一次,一位对“中国结”赞不绝口的德国人非常困惑地问黄永松,在德国,大街小巷都有工艺美术店,手工艺人很“吃香”。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类似“中国结”的手工艺术却没有推广?这次交谈让黄永松经久不忘,他感慨道:只有尊重手工艺术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文化强势的国家。

    黄永松为自己关注的艺术形式做了一个注脚:“我们关注的必须是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活生生的。”传统工艺的保护、整理要和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衔接,这是黄永松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但令他忧心的是,很多时候,文化和经济的捆绑往往会演变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戏唱完了,台就被拆了,难免有“兔死狗烹”的况味。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一些民间手工艺列入在内,在黄永松眼里,这是一个良好的迹象。但他的内心还是略有遗憾:“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工艺保护的介入应该更早些。”因为他在安徽皖南采访时曾发现,当地许多民居窗户用塑料布封住,一打听才知道,原有的古老木窗被收藏客竞相买走,装饰在他们高度西化的公寓里。

    在黄永松的概念里,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应该保留在原处,这样才能让这些工艺品的艺术灵魂得以保留。鉴于此,他建议推广复制技术,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这种工艺的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统工艺的展示和传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