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商城资讯
永恒的情怀--——贺王荣祥旅美油画展在洛杉矶开幕
国际时尚杂志 2008-05-12 09:11:1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最近读到一些国外艺术家对中国画坛怪现象的评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试引录几段:
近年来,我去中国参观多次,感到“优于劣”的现象非常严重。那种浅薄反叛的绘画,占据了艺术届极大篇幅……中国邪恶的房地产炒作手法,被运用到艺术品收藏的热潮吹捧中。炒作群体不负责任的吹捧、操弄媒体、操弄画廊、霸持着拍卖行、玩弄艺术家的艺术良心……长此以往,中国艺术将失去优良传统,失去现代艺术的真正价值。
——弗雷特列克·H·休德
  美国加州艺术家俱乐部评委、著名艺术家、评论家
 
  目前中国的艺术界里,缺乏艺术批评,没有不同见解的声音。媒体上都是出资购买的吹捧文章和非理论的性的误导。
——芭弗列·奇维珍
  英国牛津大学硕士
 
  我看到大量作品,都是仿真的描述照片,似乎艺术变得简单。谁画的细致,谁画的更像照片,谁就可得大奖。
我感觉这种捷径艺术的方向,是在重蹈西方已穷途的照相写实主义的覆辙……用毫无激情照片的审美标准,去衡量油画艺术的浅薄美学,使中国艺术日趋商业化,程式化。
——杰瑞·杰逊
  美国艺术家、评论家
 
  说实话,好久没有见过这样辛辣、尖锐的批评了,虽说有些让人受不了,也不能概括中国画坛全部,可是“旁观者清”,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值得引以为戒。
  歌颂生命、人类、爱情以及时间万物,永远是艺术家不会舍弃的主题。有出息的艺术家一定要走出去,走下去。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要不得。本期介绍的两位艺术家,周抗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长年累月行走在天地之间;王荣祥一头扎进古老的村落几个月……他们最终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图,而是他们渗透着人文情怀的灵魂、良心和责任。我以为,这样充满泥土气息的作品才又丰富的内涵,这样的艺术家才会受到尊敬。因为艺术呼唤真实、真诚。
 
  文革甫后五年,我受上海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重托,在交大这所闻名的工科学校主持一个类似艺术的机构。
不久我们便“赶紧”草创了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类艺术部门,其中一所“油画研究班”建于第二教学大楼的顶层,利用天顶平台搭建了天光教室,一径支起了简陋的画架、模特台等物,至此,天下绘画爱好者的全部奢望已包含在内。
王荣祥先生便是这所闻名于世的学府于1981年受艺术开光之后的第一名学生。
  他支付高昂学费,念了一期又一期,之后王荣祥由于成绩斐然,作为资深“研究员”类似助教性质兼带辅导班级里的后进者,直到他执教鞭于“海粟美术设计学院”为止,此时的我已远赴美国,未见他日后的辉煌。
  一次擦肩而过的偶遇使我于二十年之后再次见到了王荣祥。昔日,他紧盯画布,成天价与油彩、画笔粘在一起,油污的工作服脱空了也几乎能撑立于地面;可以说我对他勤奋作画的背影比对他的颜面更为稔熟。
  王荣祥的画,我们是不论其功底以及游刃有余的掌握富有灵性的色彩——无论以油彩调和,抑或以水为媒介——我们不论其“功底”的原因是因为当今人们似乎很小视“功底”这回事。我仅愿意指出的是他的用色均已越过了物理层面的光色关系,而进入情感抒发的境地。
  我们从王荣祥的绘画中感受到色彩的时而腻重,腻重到近乎“窒息”,近乎“肮脏”之必要,然而他的色彩也忽然之间辛辣与生涩,如同调味高手的信手拈来。王荣祥的用色完全服从情感表达所需,魔幻般地运用“脏色”、“重色”全然属于严肃绘画的要求;色彩,若能从光学角度去认识,倒不如从文化与精神二个层面去对应,这一点,我们在历代大师的绘画中均可找到印证。
  西洋绘画的用色用笔,正如中国画的“笔墨”关系,王荣祥绘画中的运笔、运刀一如他的用色。因为我们考察一个画家的成熟与否,其衡量标准为精神、哲学,技法(包括色彩、笔触、色浆、肌理等诸种技法)是否连贯一致。
综观王荣祥的艺术实践,最可贵的一点在于他无处不在的“庶民”特点,他从不背离,因而也得“地气”,于他生息于斯的那一方土地;在这花俏的时代里能严守淳朴,为当今艺坛理应特别珍视的品性。尽管王荣祥对于异域法兰西的“巴比仲”画派情有独钟,并深研到家,但“巴比仲”既是“洋”的,又可视为法兰西彼时彼地的“土油画”;由此,我们无妨把王荣祥的实践名之为“土油画”;当下而崇尚乡土,“乡土”而及于国际是何等重要;“乡土”而较之于“接轨”则更为重要,固而可谓“土油画”之说绝非一个贬义词。
 
夏褒元
2007.11.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