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历来被称为“国家的名片”,自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以来,邮票发行已有近170年的历史。从邮票的功能而言,首先是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而从其印制图案而言,又具备了艺术欣赏和收藏的价值。
世界早期邮票的图案,大多为各国君主、元首的头像,或为徽志、数字等图案,如英国“黑便士”邮票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我们中国第一套邮票采用的就是象征皇权的大龙图案,民国时期使用时间最长、发行最多的也是孙中山头像邮票,因此,早期邮票又俗称为“人头”。纵观近170年来邮票目录或图谱,我们会发现人物头像的邮票几乎占了世界邮票的近四分之一,其中除君主、元首、政治人物之外,还有众多的科学家、军事家、宗教人物、文学家、艺术家。许多国家都会为了纪念同一杰出人物发行邮票。某些世界性的公众人物,也会是人物邮票的共同题材,例如90年代就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黛安娜肖像邮票。人物类邮票虽然数量极大,但是涉猎的范围非常复杂,且大多属于纪念性题材,因此,人物类邮票无法称之为专题邮票(我国在“文革”前将专题邮票称之为“特”字头邮票,1974年以后称之为“T”字头邮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上专题集邮的方式被普遍接受,集邮者除了按时间排顺序,分国家地区收集邮票之外(在集邮者中一般称之为“传统集邮”),以邮票图案和题材界定收集范围的方式更为集邮者所青睐,人们按照自己喜爱和熟悉的专题搜集邮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而“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邮票发行题材的丰富多彩也为此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动物、植物、体育、绘画、交通工具、宗教、音乐、风光、文物等等。在如此众多的专题邮票中,以动物专题的发行品种与数量为最多。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都曾发行过动物题材邮票,就连邮票题材最为保守的国中之国——梵蒂冈,都在1989年发行了一套8枚的鸟类邮票,可以说动物邮票是世界邮票的第一大专题。
世界第一枚动物邮票是加拿大在1851年4月23日发行的海狸鼠邮票,全套3枚,仅其中3便士一枚图案是海狸鼠,其他6便士和2便士两枚都是人头像。这枚3便士的海狸鼠为雕刻凹版印刷的无齿孔单色邮票,存世数量已经很少,目前目录价为2万美元,其实一枚品相完好的海狸鼠3便士邮票的拍卖价格已远远超过这个价格。19世纪末发行的动物邮票屈指可数,较为著名的有西澳大利亚在1854~1899年之间发行的天鹅邮票、纽芬兰在1866年发行的鱼类和海豹邮票、新南威尔士在1888年发行的鸸鹋与琴鸟邮票、利比亚在1892年发行的大象和河马邮票、英属北婆罗州在1894年发行的动物邮票、比属刚果在1894年发行的大象邮票、新西兰在1898年发行的鸟类邮票。
动物邮票大量出现是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发行了相当数量的动物邮票,当时采用了影写或影雕结合的印制方式,色彩丰富、设计精美,其中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的动物邮票设计最有独特风格。而在非洲的殖民地区,以葡属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四大套动物邮票(分别发行于1951年和1953年)最受集邮者关注,直至今天都是动物邮票收集者不可或缺的藏品。
系列发行的动物邮票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非常普遍,如瑞士自1950至1957年连续发行的8套附捐蝴蝶邮票、列支敦士登自1946年开始发行的3套动物邮票、芬兰1952年开始连续发行的10套防痨附捐动物邮票等。我国在60年代初的动物邮票虽未形成系列,但也发行了如金鱼、丹顶鹤、蝴蝶、熊猫、金丝猴等印制精美的珍稀动物邮票。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大批非洲国家独立,邮票发行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这些原非洲殖民地国家的邮票,有相当一部分仍由原宗主国印制,也有些国家委托当时一些东欧国家印制,从设计到印刷、色彩都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如原英属殖民地和原法属中西部非洲国家的邮票在风格上就有显而易见的差别。非洲国家邮票中有为数可观的动物邮票,表现了非洲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使世界动物邮票专题更加丰富多彩,许多动物形象是在欧亚大陆动物邮票上看不到的。
另一方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岛屿国家的动物邮票也成为一大亮点。这主要集中在美洲加勒比(俗称西印度群岛)岛屿国家和地区及南太平洋岛屿,这部分动物邮票多为英国印制,设计精美,色彩绚丽,深受动物邮票收集者喜爱。而在80年代以后,加勒比地区岛屿国家的邮票又改由美国IGPC(环球邮票印务联盟)邮票公司代理印制,每年发行套数逐渐增多,并扩展到非洲的马尔代夫、坦桑尼亚、塞拉利昂、加纳、科摩罗、乌干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使每年动物邮票的发行种类达200余种以上。
世界各国以同一主题发行动物邮票在80年代以后也颇为盛行,如1985年为纪念鸟类画家奥杜彭(1785~1985)诞生200周年而发行的鸟类邮票,就有40多个国家参与。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而发行的海洋生物邮票,也有30多个国家共同发行,尤其是1984年开始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The World Wildlife Fund)的熊猫徽志和“WWF”字样发行动物邮票,更是成为20多年来动物邮票收集者的热门专题。迄今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WWF”名义发行邮票。“WWF”和熊猫徽志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必须通过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认可,并向该基金会缴纳一定捐款后方能使用,这一基金将作为保护和改善野生动物及濒临灭绝动物生态环境的专用资金。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自1851年以来,世界各国发行的动物邮票品种已达7万余种,除普通邮票之外,在世界各类专题邮票中约占十五分之一,绝对堪称世界专题邮票的第一。即使在普通邮票中,也有不少是动物题材的,如比利时自1985年至2007年,使用原比利时法郎和欧元两种不同币值发行的各种鸟类普通邮票已达100余种。
如此数量众多的动物邮票对集邮者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于是分门别类地选择收藏范围就成为动物邮票爱好者的一种方式,例如专门收集鸟类、鱼类、蝴蝶昆虫、哺乳动物等等,甚至更细致到专门收集某一属种。这种方式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条件,更全面或更有研究深度,不致疏于泛泛而失于精到。
由于有数量庞大的动物专题邮票和收集人群,于是各种关于动物邮票的书籍也十分丰富。目前,许多国家都出版了动物专题邮票的目录,以便于收集者检索,但这种动物邮票目录一般局限于某一纲目的动物,如世界鸟类邮票目录、蝴蝶类邮票目录、鱼类邮票目录等,我国也出版了“WWF”系列的专题目录。至于世界范围的动物邮票大全目录,至今仅见于日本自1986年开始出版至1990年结束的10卷本《世界动物邮票图鉴》,这是收录最全的一部动物邮票目录,可惜1990年以后不再编录,诚为遗憾。这部图鉴是在原日本邮趣协会会长水原明窗先生的资助下,由岛津安树朗、朝妻昌彦、功力欣三、荒川好满等几位集邮家编著的,收录较为全面,注有标准的动物拉丁文学名,甚至纠正了某些邮票图案注文的谬误,十分严谨。我与他们几位都有过交往,可惜十数年间他们大都先后作古。这部图鉴印量不大,但均刊有整套动物邮票图案,对检索1990年以前的动物邮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在1986年参加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邮展时的动物专题邮集,题目叫做《了解·爱·保护》,是想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它们需要得到人类的关怀、救助,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五光十色的动物专题邮票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异的世界,我想,这也是动物题材成为世界邮票第一专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