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参观剪纸展
陈荣新体育题材剪纸作品《逐鹿沙滩》,曾入选全国体育美展
陈荣新向大家介绍《汶川的记忆》创作由来经过
“汶川大地震后,《美术报》发表了《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的汶川记忆》,其中介绍了王伯敏教授记忆中的汶川现代民间剪纸,这幅《汶川的记忆》就是我根据报上发表的两只山羊剪纸摹刻的……”6月12日上午,在浙江温岭市太平街道前溪路181号尺园书画社内举行的“荣新剪纸五十年”剪纸展上,作者陈荣新向来宾介绍《汶川的记忆》创作经过。从1959年发表的处女作《父亲的故事》到《汶川的记忆》,近90幅“剪其形显其神”(剪纸家宋胜林赞语)的剪纸作品,勾勒了这位与时俱进的剪纸家艺术探索之路。
此次展览是由温岭市文广新局、台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这次展出的70%作品是新世纪创作的,大部分是海洋题材,真是“纸剪渔家光景新”(陈诒赞其作品诗句)。
在现场,沈雷、杨建新、郭献忠、章容明、张秀娟、郭献忠、陈巨中、柳怀瑾等台州剪纸界同行和温岭艺术界好友纷纷前来祝贺。此前,这位传略入选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的剪纸家出版过《陈荣新剪纸选》,并曾在2003年举办过“陈荣新美术作品展”,其中包括部分剪纸作品。
“作为把温岭海洋剪纸的黄金时代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之一,陈荣新的生命与温岭海洋剪纸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剪纸家陈巨中对陈荣新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在现场,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会长沈雷认为,陈荣新坚持剪纸创作五十年,搞了一辈子的剪纸,这非常不容易,这五十年还是不断创新的五十年,“他应当说是温岭海洋剪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粗犷、厚实、明快、大气,富有个性。”
而陈荣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大为感慨,他说:“剪纸就像王伯敏教授所说的那样‘有用而不贵’,人们在婚嫁喜事时常用得到它,结婚时要贴喜字窗花,它与人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发表第一幅剪纸作品时只有16岁,今年已经66岁了,算来有50个年头了,人生非常短暂,能够在业余时间坚持50年创作剪纸作品,回过头来忖忖也蛮不容易的。”他说自己的体育题材作品《逐鹿沙滩》能够入选全国体育美展,剪纸能够进入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这些都给他极大鼓舞而将创作坚持下来。
“举办这次剪纸展,一是为了纪念6月14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同时也想带个头,温岭的海洋剪纸创作群体,像郭献忠、林荣文、陈巨中、柳怀瑾、胡青萍等,今后有机会,也能办个展或联展,大家一起把温岭海洋剪纸文化做强做大。”陈荣新表示,今后将更多的精力转到海洋剪纸创作上,“随着第一缕曙光首照温岭石塘,温岭的海洋文化越来越受人瞩目,大海生养了家乡人民,我希望能用剪纸更多反映渔民生活,反映温岭的海洋文化。”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欢迎大家前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