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新气”是台湾艺术家王侠军在上海新近开设的瓷器陈列馆。站在一百多件艺术瓷器面前,王侠军对日渐式微的大陆瓷器行业表示担忧。他说,瓷器(china)作为中华民族手工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亟待走上复兴之路。
虽然王侠军的闻名其实源自他的“琉璃作品”——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内地时,赠送的那些精美的琉璃艺术品都出自王侠军之手。王侠军谈起风行一时的琉璃却轻描淡写地说:“那就是一种玻璃嘛,没那么神秘。”琉璃,那是他给脱蜡铸造出来的水晶玻璃起的名字。琉璃二字是他从中国古书上翻出来的,而在历史事实上,琉璃指的是琉璃瓦。
王侠军表示,复兴中华瓷文化已成为其新的艺术创作目标,希望让中华瓷“站起来”。有别于时下流行的西洋瓷或日本瓷,王侠军的新作品大多采取平面、线条的构成,镂空花纹、悬空等罕见技法,挑战传统瓷器烧制工艺,福禄、祥云、如意等传统纹样也隐含在作品中。由于瓷土在高温烧铸时极易扭曲变形,因此所有的瓷器均以浑圆居多,易于掌控成型,而王侠军的创作直接挑战了极低的成型率。“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湿软泥胚的整形阶段,此时线和面的精准利落难以掌握,稍有不慎就会破坏肌理或是形成无法弥补的裂纹。然后,才是1280摄氏度高温的洗礼。”王侠军说,素烧的成型率,只有不到10%。“景德镇的那些瓷器,一味地仿古,但是老祖宗们要半年才磨出来的东西,速食的现在半个月就要做出来,怎么可能做得过老祖宗?”在北京时,他常常遇到瓷器鉴赏高手,共同把玩瓷器心有戚戚。
王侠军所有的瓷艺作品,均为白色的基本色,他说,灵感一部分来自中华传统艺术的中的“留白”手法。他还坦言,自己也相当关注大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瓷器的研究进展。对于宋明以来的传统瓷艺,王侠军称,可以从古玩中寻找创意,但不准备单纯模仿或复制文物。
综合资讯
china亟待复兴 艺术家王侠军上海开设瓷器馆
| 相关文章>>更多
十年价格上涨10倍 民国瓷行情上演"节节高" 釉下五彩逐年走高 醴陵瓷:借收藏焕发第2春 文房瓷器每年保持20%的涨幅 深受藏家追捧(图) 大师泛滥缺少高端 中国陶瓷业发展误区 瓷器首入湖北文物拍卖市场受热捧 现当代陶瓷收藏逐渐升温 7501升值空间巨大(图) 当代陶瓷艺术成"绩优股" 两年价格翻近十倍(图) 西渡重洋:300年后东归故里的中国"外销瓷"(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