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马未都复郭庆祥:我不靠卖藏品经营博物馆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刘腾 2009-07-03 09:57:3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斗转星移,没有人能预测30年前一个和捡破烂差不多的行当现在能在全民中间掀起这样高的热潮,然而,对收藏的痴迷却把一位草根学者推上了国内收藏“第一人”的宝座,这个人就是马未都。

  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马未都娓娓道来,50多个讲座从2008年一直延续到2009年年初,博杂的内容、幽默的风格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了他的粉丝——“马扎”。谈起他所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马未都颇为自负,他自认观复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盈亏平衡的博物馆,而且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做私人博物馆求名不求利

  记者:你曾是一位成功的影视编剧,但正“红得发紫”的时候,却急流勇退干起了收藏,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说你很聪明,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头,能说说转行的原因吗?

  马未都:在上世纪80年代,我和王朔等朋友组建了“海马影视工作室”,参与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的创作。毕竟,在那个年代,国内的电视剧产量少,任何一部连续剧都能在收视上掀起持续的热潮,当年热播的电视剧《渴望》万人空巷,现在来看,情节也很普通。

  尽管我在电视剧编剧上很成功,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转行,有三点原因。

  首先,影视创作的不规律生活让我感到不习惯;其次,这种工作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交际面非常杂,这我也不喜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发现收藏这行底蕴很深,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这种有挑战的东西对我很有吸引力。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经营博物馆的念头?现在观复博物馆能实现盈利吗?

  马未都:上世纪80年代,鼓捣文物收藏的人极少,很便宜的价钱就能“淘”到好东西,这也给了我最好的机会,让我低价买到了不少珍贵的藏品。

  收藏的东西多了,我渐渐产生一个愿望,就是能不能自己开个用来展览的博物馆?我递交了申请,最终让观复博物馆在1996年获批成为首批营运的民营博物馆。

  2008年,也就是开业后的第11年,我们第一次实现了盈亏平衡,这让我感到博物馆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即便我不在了,把它交给社会,它仍然能生存。

  现在国内的博物馆公的私的加在一块,总数大概7000家左右,而其中能实现盈利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一家。

  记者:私人博物馆自负盈亏,能够赢利,也算是一个企业了,你怎么看你的企业家身份?成名之后是否获得了很多新的资源,被你用作商业扩张?比如在杭州开的分馆,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观复博物馆。

  马未都:虽然我经营着一个博物馆,有成本有收入,但是我觉得我根本不是一个企业家,我经营博物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传播文化。

  作为收藏爱好者,我觉得自己也就算是一座桥吧,在大众和古代艺术品之间的一座桥梁。

  对于成名,不谦虚地说,我是有免疫力的。从上世纪80年代,我已经在文学和影视圈非常有名了,名气比现在也不差。

  人活着要么为名,要么为利。我已经过了求利的阶段,做私人博物馆不为利,就图名。是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名望。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