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中国画越来越"大"越来越"工" "写意"画明显衰退
选自:解放日报 2009-11-05 09:27:4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全国美展正在改变吗

 

全国美展览 《村庄(局部)》 林森 资料图片

 

    正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体现了近5年中国画主流创作的成绩,题材广泛,不乏佳作。同时也引起热议,话题之一就是如何用当今的眼光来看“工笔大画”。

    记者日前采访了美术评论家、《书与画》杂志学术编审舒士俊。他说:“全国美展已大致形成了一种风格模式,几乎是工笔大画一统天下,写意画明显衰退。”

    “以大取胜”未必耐看

    走进展馆给人的第一直感是“画大”。翻开画册随手拈来,《雪域天使》2米乘2.1米,《和谐的家园》2.5米乘1.93米,《工棚》2.4米乘2.7米,《雪狼突击队》2.5米乘2.3米……均在2米左右,《扎西平措和阿爸阿妈》竟是2.1米乘4.3米。

    舒士俊说:“5年前中国画展也展出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大画,这次乍一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辨别有所不同,因为又一批新人涌现出来了。”中国画越画越大,像一堵大屏风。“大”,很大程度上适应展览效果,有张力、有视觉冲击,但没有从画自身体现的力量来感动人这一角度考虑。许多经典之作都是小尺幅,宋代纨扇仅1尺,现是国宝;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虽是手卷,却影响了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画越画越大与评审有关,面对千万幅作品,要吸引评委,给予醒目的印象,只有“大”。其实有些题材只适合做小品,“大”了未必精到,反而大而无当,不耐看、少滋味了。

    细磨细描,写意无存

    又一印象是“吃功夫”。不少作品刻意的“细描”,只注重场景结构描画,中国画传统的线、点、皴、擦、染等技法荡然无存。如一件作品中把无名高地细细的草,画满约4平方米的纸;又如不少画作的花鸟,根根羽毛历历在目;再如,有幅描绘检阅的场面,五百个一模一样的人布满画面,让人叹为观止。

    舒士俊说:“这对中国画的发展生态来说,显得有点失衡。写意画在当代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但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灵魂。高层次的工笔画必蕴含写意,浅层次的工笔才停留在表现形貌结构、体现广度上。简约、空灵是最难的,要草草几笔抓住观者的心,需要很深的功底。全国美展有韵味深度,经得起品的中国画作品还是太少了。大展没能评出金奖,也在情理之中。”

    画风相近,与市场脱节

    由于五年一届的美术大展一直是主流创作占重要地位,画风相近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足。舒士俊说:“我看到有的画家兴致勃勃赶去观展,但没看多久就离开了。对他们来说,表现韵味和个性的作品太少了。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美展虽然新人不断涌现,却也有颇有名气的画家不屑参与的原因所在。全国性大展不仅要让人看‘热闹’,还应有学术探讨。美术学术探讨在上海是个弱项,这与文化大都市的形象是不相称的。”

    有位浙江收藏家曾对舒士俊说,大尺幅画不可能进入家庭,展出后只好进库房睡觉,因此没有收藏兴趣。他说:“大展与市场、收藏界有所脱节,因此全国性主流大展怎么与学术和市场结合,还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