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华文化
陕西省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组稿 2010-03-29 16:41:5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高等教育
  提前录取的本科高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工程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航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西安分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西安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西安市)
  西安音乐学院(西安市)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市)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
  第一批的录取本科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市)
  长安大学(西安市)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
  西北大学(西安市)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市)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市)
  第二批录取的本科高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市)
  延安大学(延安市)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市)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市)
  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市)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市)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市)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市)
  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市)
  西安医学院(西安市)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
  陕西中医学院(咸阳市)
  西藏民族学院(咸阳市)
  咸阳师范学院(咸阳市)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市)
  榆林学院(榆林市)
  陕西理工学院(汉中市)
  安康学院(安康市)
  商洛学院(商洛市)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市)
  第三批录取的本科高校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市)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市)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市)
  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市)
  西京学院(西安市)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市)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西安市)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所在地:西安市)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所在地:西安市)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所在地:西安市)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所在地:西安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市)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市)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市)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西安市)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西安市)
  高职专科高校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西安市)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市)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西安市)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市)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市)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市)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市)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市)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西安市)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西安市)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市)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市)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市)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
  陕西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咸阳市)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咸阳市)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市)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市)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铜川市)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市)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市)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市)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安康市)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市)


   历史文化
  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历史悠久,早在11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灞河两岸生息繁衍;西安城东的半坡遗址,展示着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大约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后稷开启农耕文明,仓吉创造汉字,张骞发轫丝绸之路,司马迁独领传记史书之风骚……无不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陕西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另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

  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

  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
  
自古帝王都

  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夏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褒国、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60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陕西儿女,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投身西部大开发,发扬光荣传统,重振汉唐雄风,再铸新世纪的历史辉煌。
  
唐以前行政区划演变

  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
  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
  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以后行政区划演变

  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元代的政治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自元代设行省起,陕西的省治一直设在现今的西安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