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黑龙江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黑龙江政区图哈尔滨市 道里区 南岗区 道外区 香坊区 松北区 平房区 呼兰区 阿城区 双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兰县 方正县 宾县 巴彦县 木兰县 通河县 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 龙沙区 建华区 铁锋区 富拉尔基区 昂昂溪区 碾子山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讷河市 克山县 克东县 甘南县 富裕县 依安县 拜泉县 龙江县 泰来县
牡丹江市 爱民区 东安区 阳明区 西安区 绥芬河市 海林市 宁安市 穆棱市 东宁县 林口县
佳木斯市 前进区 佳木斯向阳区 东风区 郊区 同江市 富锦市 桦南县 桦川县 汤原县 抚远县
大庆市 萨尔图区 龙凤区 让胡路区 红岗区 大同区 肇州县 肇源县 林甸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鸡西市 鸡冠区 恒山区 滴道区 梨树区 城子河区 麻山区 虎林市 密山市 鸡东县
双鸭山市 尖山区 岭东区 四方台区 宝山区 集贤县 友谊县 宝清县 饶河县
伊春市 伊春区 南岔 友好区 西林区 翠峦区 新青区 美溪区 金山屯 五营 乌马河 汤旺河 带岭区 乌伊岭 红星区
上甘岭 铁力市 嘉荫县
七台河市 桃山区 新兴区 茄子河区 勃利县
鹤岗市 兴山区 向阳区 工农区 南山区 兴安区 东山区 萝北县 绥滨县
黑河市 爱辉区 北安市 五大连池市 嫩江县 逊克县 孙吴县
绥化市 北林区 安达市 肇东市 海伦市 望奎县 兰西县 青冈县 庆安县 明水县 绥棱县
大兴安岭地区 呼玛县 塔河县 漠河县 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 新林区 呼中区
历史建制
黑龙江省清末,清廷决定,改革东北地区的管理体制,实行行省制。1907年4月2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3月)47万平方公里,人口127.3万人。省会齐齐哈尔城。省以下分设府、厅州、县,并设道区分辖。1908年8月(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裁撤墨尔根、呼伦贝尔、黑龙江(瑷珲)副都统,将呼伦贝尔、瑷珲两处改设呼伦、瑷珲兵备道。1911年(清宣统三年),黑龙江全省共设3道(兴东、瑷珲、呼伦)、7府(龙江、呼兰、绥化、海伦、嫩江、黑河、胪滨)、6厅(讷河、瑷珲、呼伦、大赉、肇州、安达)、1州(巴彦)、7县(兰西、木兰、余庆、青冈、拜泉、大通、汤原)、4旗(后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依克明安)。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黑龙江行省及其行政区划仍旧。不久,裁撤黑河府、兴东道,添设呼玛厅、萝北厅设治局;将瑷珲道移至黑河改为黑河道,呼伦道因叛乱被废止。1913年按照全国“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的统一规定,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的建制。1914年按照《省官制》的规定,全国各地方以省为名,不再称行省。同年增设龙江道和绥兰道,加原黑河道全省共分3道、23县、5设治局、4旗。随着垦荒事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相继增设了一大批县和设治局。1929年2月,裁撤道区,改为省、县两级制,由省直接辖县。至1930年,全省共42个县(其中一等县15个,二等县11个,三等县16个)、11个设治局、4个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施行殖民统治,逐步把省划小。1932年12月和1933年1月,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呼伦、胪滨、室韦、奇乾4县和雅鲁、布西、索伦3县(局)分别划为兴安北分省和兴安东分省。1934年12月1日,又将黑龙江省分割为龙江省和黑河省。1939年6月1日,从龙江省和滨江省各划出一部分县设置北安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重行划分东北行政区域为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九省,大连、哈尔滨两个中央直辖市。为开辟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立即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1945年11月,将原北安省和黑河省合并为黑龙江省,11月13日宣布成立省政府,驻北安县城。全省共辖北安、德都、克东、克山、拜泉、依安、明水、望奎、海伦、通北、绥棱、绥化、庆安、瑷珲、孙吴、逊克、呼玛、乌云、鸥浦、漠河20个县。1946年经过调整和增设,增至26个县,并设立龙南专区和黑河专区。1947年2月2日,黑龙江、嫩江两省在齐齐哈尔举行合并会议,决定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省政府驻齐齐哈尔市。同年9月1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黑嫩省重新划分为黑龙江、嫩江两省。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重划东北行政区划令》,将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并将原嫩江省所辖的扶余、乾安两县和郭尔罗斯前旗划归吉林省,将松江省的佛山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5月15日,黑龙江、嫩江两省机构正式合并,黑龙江省会设于齐齐哈尔市。全省共辖1市、41县(旗),总人口552万人。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撤销松江省建制,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并将哈尔滨市改为省辖市并入黑龙江省。省会设于哈尔滨市。8月1日,两省机构正式合并。在两省合并的同时,将原黑龙江省所属的白城、洮南、安广、大赉、镇赉、开通、瞻榆等南7县划归吉林省(同年9月15日,正式移交吉林省),在西部和东部地区分设嫩江、合江专区,加原黑河专区共3个专区,分辖一部分县(旗),实行省直辖和专区辖县并行体制。新的黑龙江省,南与吉林省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北、东隔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苏联相望。全省共辖3专区、5市、64县、2旗、1矿区,总面积4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人。1956年增设绥化专区和牡丹江专区。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设立松花江专区,省不再直接辖县。1964年6月,将伊春、安达市改为伊春、安达特区。同年8月,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设立大兴安岭特区。1965年5月,恢复绥化专区。到1966年底,全省共辖6个专区、2个特区、8个地级市、65个县、1个县级特区、58个市辖区(镇),全省总人口2198万人。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属的呼伦贝尔盟(共2市、12旗)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从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2月14日撤销伊春区,恢复伊春市,将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
1980年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设市标准,先后将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县改为县级市;为进行市领导县的试点,先后撤销牡丹江地区、合江地区、嫩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县。到1992年底,全省共辖松花江、绥化、黑河、大兴安岭4个地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大庆、七台河10
个地级市,绥化、北安、黑河、五大连池、安达、肇东、阿城、同江、双城、尚志、富锦、铁力、密山、海伦、讷河、海林、绥芬河17个县级市,呼兰、宾县、五常、延寿、方正、依兰、巴彦、木兰、通河、庆安、绥棱、望奎、明水、青冈、兰西、肇州、肇源、林甸、泰来、龙江、甘南、富裕、拜泉、依安、克山、克东、德都、嫩江、宁安、穆棱、林口、东宁、鸡东、虎林、勃利、桦南、桦川、汤原、集贤、宝清、友谊、饶河、抚远、绥滨、萝北、嘉荫、逊克、孙吴、呼玛、塔河、漠河51个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0个地级市分设63个市辖区,并皆实行了市领导县体制;大兴安岭地区除辖3个县外,还直辖4个区(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