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博彩业
新葡京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动力之一,其中包括作为澳门最大直接税来源的博彩业,及其它如酒店、饮食、零售等行业,对推动澳门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及服务业是澳门最重要的外汇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门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自1992年起,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过出口产值。特区政府成立后,旅游业发展步伐更为迅速。
旅客大陆(54.5%)、香港(31.6%)和台湾(6.5%)。
文化艺术
澳门市中心的小巷由于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以澳门文化是有深厚传统内涵的中华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为持质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数百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居民不断迁入澳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被带入澳门,形成了澳门华人的主体文化。如妈祖文化在澳门得到广泛传播,澳门仅供奉天后的庙宇就有10多间,作为民间信仰的妈祖信仰融入佛教、道教,成为多元信仰。
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澳门在16、17世纪后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长达400年之久。澳门现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迹,具有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物,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色。整个澳门约有1/5的面积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释、道等古老的中国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妈祖在这里都有保留。如大三巴牌坊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精华,是东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杰作。
随着经济发展,澳门文化也随之发展。特别是70年代后,澳门文化事业进入了400年来的鼎盛时期。1982年,澳葡当局成立“澳门文化学会”,协助当局制订和执行文化政策,澳门文化学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只为少数葡人社团服务的现象,逐渐开展与民间的对话,积极扶持各文化艺术团体举办澳门艺术节,推动中、葡文化交流。
澳门现有公共图书馆14间、博物馆6间、展览馆9间和体育场所18个。澳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南湾阅书报室则是规模较大的华人图书馆。澳门的博物馆主要是保存和收藏澳门的文物和资料,最大的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开放。
澳门的新闻出版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澳门每年出版的书籍涵盖澳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文学等各个领域,具有本地色彩,图书种类数以百计。近年来,不少文人学者出版著作,问世著作相当多,是澳门有史以来出版书籍最多的时期,澳门的报纸每天大量报道澳门、香港、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科技的动态。澳门的民间社团、文化机构、学术团体也出版了各种小报、刊物、论著等,展现出文化蓬勃的景象。澳门没有自己的通讯社,只有外地通讯社在澳门设立的分社或派驻澳门的记者。澳门有2个广播电台。1984年,澳门电视台开播,但澳门居民主要收看香港电视台的节目。
文学
澳门文学可追溯到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明代以写《牡丹亭》著称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广东之后,次年特地绕道来到澳门游览,把他对澳门的新奇印象写进题为《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后来他还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译官)写进传奇《牡丹亭》。这是关于“香山澳”最早的文学记录。而比汤显祖早30多年的葡国大诗人卡蒙斯,也曾随船队来到澳门南湾的白鸽巢上,在几块岩石垒成的洞内写下了八千八百多行的长诗《葡国魂》,由此被文学史家称作“葡萄牙文学之父”。汤显祖与卡蒙斯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他们在四分之一世纪内相继与澳门结下文学因缘,澳门文学史于是有了极富象征意义的开端。
现代的澳门文学,则始于“九一八事变”之后。那时,救亡运动激发了澳门同胞的爱国热情,由此也催生了澳门文学。虽然这时的澳门文学带有宣传性质和功利色彩,显得比较稚嫩和粗糙,但这毕竟是现代澳门文学的萌芽。到了50年代,文学青年创办了油印刊物《红豆》后,澳门文学才开始生根。真正蓬勃发展,则是移民潮大规模掀起的80年代。
在澳门居重要地位的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道德及华夏文化深入到澳门的每个中国人中,这就难怪澳门文学一大景观是旧体诗词创作非常发达。这里有一支可观的创作队伍,领唱者为名家耆宿梁披云、马万祺,另有中壮年诗人程远、谭任杰、冯刚毅、林佐瀚等。此外,还有青年新秀的崛起,使旧体诗词在澳门后继有人。他们出版的数种《澳门当代诗词选》,里面的精品完全可以与内地创作争一日之短长。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虽然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注:后由李海鹰谱曲,容韵琳领唱,在1999年春晚上演出。
饮食
澳门烹饪吸收了广东地区的烹饪法和食材,以及香港、萄葡牙、印度、非洲、东南亚的特色。创制出独一无二的澳门菜。例如烧腊、多士、非洲鸡、马介休、葡国鸡、沙嗲等。
澳门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一般在早上7点。早餐内容各人自有差别。一顿简单的早饭,可能为方便面、白粥、肠粉、车仔面、面包以及咖啡奶茶。星期六日以及不用工作的人会到茶楼饮茶。午餐的时间基本在下午1点到下午2点。因为澳门地方很小,大多数人会回家吃饭。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到快餐店吃饭。受香港影响,澳门也有下午茶的时间,一般在下午4时半左右,多以车仔面、多士、猪扒饱咖啡奶茶为主。在晚饭时一般都会先来一碗汤,炒菜,蒸鱼,也会买现成的烧腊等。由于有部澳门人需要从事晚上的工作,有部分人会在晚间吃宵夜,或许去大排档,也会吃快餐。在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会在11时左右去酒楼饮茶,同时吃早饭和午饭。有的家庭星期天不做饭,全家出去吃饭,这时吃饭的选择就很多,会吃葡国菜、广东菜、也会吃其他国家的餐饮。
体育
澳门先后于2005年10月底以及2006年成功举办2005年澳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及2006年葡语系运动会,其中主场馆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于2005年7月开幕。除此以外,澳门多个建设亦纷纷动工和落成,如已开幕的渔人码头、路氹城金光大道、即将落成的科学馆、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旁相议中的Hello Kitty land主题公园与酒店等旅游设施。 除了举办在2005年及翌年主办的澳门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与第一届葡语系运动会之外,澳门将分别在2007年及2009年举办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运动会。
此外,澳门每年举办的其他多项节日盛事,其中有:
澳门艺术节:为澳门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盛事
澳门国际龙舟赛:为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龙舟竞赛在南湾水上活动中心举行
澳门高尔夫球公开赛:赛事在位于路环的澳门高尔夫球场举行
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比赛定位为国际性烟花盛事,亦是市民热衷欣赏的烟花比赛
澳门国际音乐节:每年固定于10月举行为期两周的音乐节,进一步推广澳门旅游
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为澳门体坛举行的最大型的国际性赛事,在东望洋跑道上进行
澳门国际马拉松赛:是澳门最大型的田径比赛项目,比赛路线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教育史
由于澳门早期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一开始教育在澳门并不受重视。1535年之后,由于外国传教士纷纷到澳传教著书,社会文化教育才得以开展。近400年来,澳门并存着两个社会:一个是葡人社会,另一个是华人社会。两个社会分别以各自的语言形成自己的中、小学教育。以葡语为葡萄牙人子女提供教育的官制学校,是教会及社区团体举办的。以中文或英文授课的私立学校,是华人社会举办的。
政府对于官制学校教师要求有一定资格,即教师必须受过师范教育的培训,而对于私校教师是否受过培训就不做要求。师资培训工作也只是在中葡联合声明签订后,澳门政府才开始注意培训本地人才,教育事业相应地开始受到重视。
1991年以前,澳门政府对教育一直采取“自由教育”的方式,直到1991年8月29日才正式制订了一套有关教育制度的法规,以配合本地社会的未来需求和发展。随着澳门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发展教育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的主体,因此,在澳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推行教师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年来澳门新政府已承担了教育的一部分经费,除资助开办师资培训外,还在大学设立教育学院,使教师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澳门,非高等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预备班、中小学教育和职业学校等等。澳门教育机构可分为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三种;而澳门学校大部份都是私立或资助的,而至于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则有高美士中葡中学、中葡职业技术中学和二龙喉中葡小学等等。至于中学教育,澳门现时共有41所开设5年制的中学课程及三三制中学课程的学校,其中有28所中文中学、4所英文中学、1所葡文中学以及2所中葡文中学。此外,有4所中学同时设有中英文部,还有2所国际学校。
澳门现时尚未有完全统一的教育制度。因此,学校按其需要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制度,通常都是英式(与香港教育衔接)、葡式以及中国等三种教育制度之中取其一。澳门政府现在对纳入公共教育网的学校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对非入网学校提供资助。
高等院校
澳门高等教育近年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规模最大的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于2000年,是澳门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学,正在蓬勃发展。第一所现代高等院校“东亚大学”(即现在的“澳门大学”)成立于1981年,所提供的课程当中,较具特色的有旅游及酒店管理、博彩管理、体育及运动、中医药以及翻译等等。12所高等院校如下:
澳门大学、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旅游学院、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只招收澳门永久居民)、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澳门高等校际学院、澳门管理学院、中西创新学院、欧洲研究学会、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
澳门八景
澳门著名景致众多,汇聚着中西文化的精华。据清朝‘澳门纪略’记载,早在二百五十多年前,“广州府澳门海防同知”印光任就题有“濠镜十景”,概括澳门的景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澳门的景象不断变化,一九九二年澳门楹联学会、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澳门教育文化艺术协会、澳门中区扶轮社、澳门狮子会等八个民间文化界社团,联合组成“澳门八景评议会”,共同发起评议澳门八景,结果如下:
镜海长虹 妈阁紫烟 三巴圣迹 普济寻幽 灯塔松涛 卢园探胜 龙环葡韵 黑沙踏浪 镜海长虹
电影《澳门》
澳门(Macao)是一套于1952年拍摄完成的黑白历奇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地点包括香港和澳门。在拍摄期间,监制霍华德·休斯辞去原本的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而请了尼古拉斯·雷来完成之。
故事简介
三个互不认识的人一同来到了港口城市澳门。Nick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但对人很真诚的旅行家;Julie是一个淫荡的夜总会女星;Lawrence是一个丝绸和走私货品推销员。而他们三人就是乘坐同一艘船来澳门。
演员阵容
罗伯特·米彻姆(Robert Mitchum)饰演 Nick Cochran
简·拉塞尔(Jane Russell)饰演 Julie Benson
威廉·班迪克斯(William Bendix)饰演 Lawrence C. Trumble
托马斯·哥米兹(Thomas Gomez)饰演 Lt. Sebastian
格洛丽亚·格雷厄姆(Gloria Grahame)饰演 Margie
布拉德·戴克斯特(Brad Dexter)饰演 Vincent Hall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