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商城资讯
古玩打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金融投资报 2008-03-26 10:56:3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收藏已成为仅次于炒股的“群众运动”。同时,随着收藏市场的快速发展,赝品假货的盛行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参与古玩买卖而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为买到赝品假货而倾家荡产。因此,有人在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对古玩市场进行“打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记者在古玩市场采访中了解到,“圈内”与“圈外”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不打假古玩业的江湖规矩

  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认为,古玩市场更像是一个江湖,江湖就有江湖的规矩,最大的行规就是不打假、不三包(包退、包换、包赔),“旧货与新货,是古玩最基本的分类。因此,在众多人眼里,古玩这个行当只有新旧之分,没有“假货”一说。行话讲:没有受骗的,只有看走眼的。因此,在古玩界从来就没有“打假”一说。

  资深鉴定家潘保清认为,古玩业是一个靠眼力吃饭的行当,古玩交易讲的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觉得值就买。正是因为藏品都是自己选的,也就没有退货的道理。“就像你自己选股票一样,眼力好,选到潜力股肯定要赚钱。眼力不好,就会在高位吃进垃圾股,那肯定就是赔钱。至于是赚是赔,只看你自己,怨不得别人。”

  据记者了解,其实,收藏圈“不打假”,还与收藏品的特殊性有关,也即收藏品的真假标准是模糊的。就算是同一件藏品,资深鉴定家给出的鉴定结果往往也并不一致,就算是“老货”,专家在藏品断代上也是有差别的。因为,在历史面前人人都是学生。比如一件瓷器,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每个鉴定专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试问连藏品的真假标准都定不下来,那又如何判定一件藏品是不是假货呢!在古玩藏品真假鉴定标准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哪怕收藏界‘打假’的呼声再高,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打假’。何况如今古玩市场上的赝品率达到了90%,一旦打假,古玩市场岂不全要关门歇业!那收藏活动又将怎么继续下去呢?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去谈‘打假’也就显得苍白无力和毫无意义。”潘保清如是说。

  不打假收藏市场照样繁荣

  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赝品横行是一个事实(保守估计赝品率高达90%以上),赝品如此之多,历史上也实属罕见。对古玩市场来说,会不会因为赝品过多而影响整个古玩市场的发展呢?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古玩市场赝品横行,但不“打假”也不会影响收藏市场的发展,而且会随着我国国力强盛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继续繁荣下去。

  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四川收藏》主编黄绍银表示,古玩市场的打假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规范、如何管理的问题,也就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备的问题。在古玩市场如果谁公开拿着陶器、陶俑、西周青铜器在市场上出售,一定会招来大麻烦。真东西不准卖,而大量售卖这些文物的仿品赝品自然就高枕无忧了,于是出现了打真不打假的现象。同时,这些“假”的东西能大量存在,是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普及收藏知识,扩大收藏者队伍。

 “大家都知道,目前古玩鉴定往往是靠目鉴,靠经验,大多没有仪器可以准确测定,因此,就也决定了收藏品没有统一的真假鉴定标准,如果古玩市场真的要打假,在鉴定专家眼力、经验有别的情况下,很多真品也会被误认为是赝品,相反赝品也可能误认为是真品。另外,在目前全国古玩市场上,90%以上的藏品都是赝品,如果要对古玩进行‘打假’,那么古玩市场只有全部关门歇业。既然古玩市场都关门歇业了,那收藏市场繁荣发展又如何谈起呢?”吴道明如是说。

  “盛世收藏”这也表明收藏是与盛世、太平、富裕连在一起的。只有当衣食解决以后,人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收藏热潮,都是赝品最为泛滥的时候,因此,古玩市场不“打假”对整个市场始终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另外,在古玩市场上,大量眼力过人的专家的存在,也保证了假货不会横行无忌。从古至今,古玩市场的真正魅力就在于真假难辨。只要自己的眼力好,水平高,就有可能“捡漏”,甚至“捡大漏”。这也正是众多收藏投资者常年忙碌穿梭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上的原因之一。如果自己眼力不好,买到赝品也算不上什么什么丑事,因为太普遍了。因此收藏者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市场会受到多大的冲击,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藏识。

  不打假收藏投资者很受伤

  据有关资料显示,股票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5%,房产为21%,而艺术品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是26%。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房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艺术品投资是继股票、房产之后,个人最能驾驭的理财方式。

  然而,古玩市场上真品和赝品、老货与新货如影随形;知假售假、制假贬假随处可见;甚至连部分拍卖公司、文物商店等机构都在公开售假。在一个赝品横行的古玩市场,不要说一般的收藏投资者,哪怕你是几十年的行家,只要稍不留神,都有可能上当受骗。

  因此,古玩收藏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考的就是眼力、比的就是胆识、玩的就是心跳。如果你能“捡漏”,说明你的眼力好,如果你“走眼”,那就只能认为是交了“学费”,因此,无论是“捡漏”还是“走眼”,都不称之为骗人或受骗,只是说明自己眼力问题。

  不少收藏投资者告诉记者,目前民间收藏市场赝品横行,但至今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鉴定机构,投资者在购买到藏品后,往往既找不到权威的鉴定机构,又找不到相关的部门投诉,收藏者的维权变得相当艰难。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