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房顶上的红五角星,材料是非常名贵的祭红瓷片。
彩绘披麻灰武状元雕像,此件为明代作品,是张连志收藏的漆器之一。此件雕像为古代民间用于供奉之用,现存放于古雅博物馆。
张连志
2002年9月,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决定将它改建成一座瓷楼,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最初,张连志只是想着把屋檐贴上瓷片就够了。2005年,来天津出席亚欧财长会议的宾客到他的华蕴博物馆吃饭,宾客们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受此启发,张连志于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贴上古瓷,效果可能会更惊人。于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马上成为天津市的地标建筑。
毫无建筑知识的张连志称自己在这8年间就像得了“魔症”一样,有时候他半夜三更想到主意,就会驱车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瓷房子出名了,很多人都来看,包括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纷纷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在猜:这个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钱?有人说值50亿,有人说值20亿,香港一家投资公司说最少值25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切,张连志摇摇头说:“不提钱,不提钱。”他强调的是,瓷房子里处处都是故事。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分别组成一个个的场景。
7年苦求一对石头门墩
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朋友有一次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说起他在那里的一户农家家里见到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坐不住了,要立即跑一趟山东,亲眼去看一看。在充满刺鼻的臭味的猪圈门口,张连志的眼前忽然一亮,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张连志立即蹲在这对门墩前抚摸了又抚摸,看了好一阵子,张连志抬起头对老农说:“出个价,我要买。”不过,任凭张连志怎么说,老农都不肯卖,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