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华文化
四川省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组稿 2010-03-29 17:19:2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四川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在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之间,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行政区域
          四川 政区四川Sì chuān
  川峡四路(梓夔四路),故名四川。即: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和夔州路。

 

   区域文化
  四川主要由四个文化区域组成
  巴文化区:
  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和广安(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直辖市重庆,重庆简称渝,故重庆称巴渝,以及湖北省恩施州)
  蜀文化区:
  绵阳、自贡、遂宁、德阳、成都、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宜宾、泸州和内江十二市(秦政府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政府之前,巴国和蜀国是中国古代西南仅有的两个文明国家)
  攀西文化区:
  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划分依据:
  巴文化区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春秋为古巴国故地。
  巴中近年越来越多的巴人遗迹被发现证明了该地是巴文化区,巴中的“巴”更是证明了与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下属的县级市阆中市曾经短暂的做过巴国的首都,后来因为与广元地区的蜀国诸侯国"苴''相接,出于安全考虑巴国很快把首都迁移出去。
  广元一直是巴国和蜀国的争夺地,虽然蜀国在广元地区建立了侯国“苴”,但"苴”国的构成主要是巴民族,故为巴文化区。
  巴中近年来修建的巴人广场,便是依靠浓郁的本地巴文化得来。达州市宣汉罗家坝的巴国遗迹,证明了达州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广安被南充和重庆相包围,自然是巴文化区。
  蜀文化区
  《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巴蜀两国依嘉陵江天然屏障为两国边界。成都,蜀国的都城。
  蜀国开明王朝并在今广元分封王室成员在那里建立“苴”这个侯国,以便于沟通和华夏文明之间的联系。蜀国开明王朝十二世在绵阳通往广元的方向修建了“石牛古道”打通了通往华夏文明的道路。著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修建石牛道的故事,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广元一直是巴国和蜀国的争夺地,虽然蜀国在广元地区建立了侯国“苴”,但“苴”国的构成主要是巴民族,故为巴文化区。
  雅安和乐山一带的青衣羌国是蜀文明的一支,后来被蜀国合并。
  自贡一带是蜀国的盐产地,盐使自贡、宜宾、内江和泸州一带成为蜀国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阳"三星堆”是蜀国的重要文明区域。
  攀西文化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区,攀枝花虽现在汉族人口占多数,但该地区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区域。
  川西高原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丰富的藏文化为主和部分羌文化为主。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也就有了苌弘化碧的传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随后清军八旗屠川,康熙二十四年湖广填四川。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入川,为了“剿共”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成都市(1928)和重庆市(1929)。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
  现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19个,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行政区划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江油市;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高等教育
  
重点院校(5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普通院校(26所)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泸州医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中国五冶职工大学
  
独立学院(13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48所)

   公办专科(37所)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民办专科(11所)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军校(1所)

   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注:[3]高校名单根据教育部网站: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