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旅游产业
[5]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等7座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4座。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设风貌,应有尽有。
九寨沟旅游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旅游业蓬勃发展,作为四川旅游中心的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最繁华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四大空港之一,现有国内国际航线160余条,也是高原航线的传统门户。可直飞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开通了到吉隆坡、莫斯科、伊尔库克茨、尼泊尔、加德满都、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直航包机。以成都为中心的宝成、成昆、成渝、达成等八条铁路干线横贯东西;成都至重庆、内江至自贡高速公路和成都至都江堰、德阳经成都至乐山大件公路、成都至九寨沟旅游环线已建成通车,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来川旅游交通十分便捷。省内主要城市和风景区国际直接电话可达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现有涉外旅游饭店140余家,其中星级的达百家;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90余家;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拔地而起,古老而神奇的巴蜀大地正张开她热情的怀抱,恭迎四方嘉宾来四川旅游观光。
[6]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嵋山、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四姑娘山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都江堰--青城山、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9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另外,四川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峨眉山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许多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贡嘎山,海拔7556米,不愧为蜀山之王;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称为“蜀山皇后”;西岭雪山雄峻美丽;若尔盖、阿坝、红原大草原广袤无垠;“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久享盛名;安岳石刻、乐山大佛、都江堰等人文景观中外驰名;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黄龙寺更比作“童话世界”“天上瑶池”。四川不仅有以大熊猫为主的各类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还有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川菜、川酒享誉海内外,川菜是四大菜系之一,是中国最民间的菜系;川酒有“川酒云烟”、“川酒天下”之说,拥有全国最高的白酒产量和品牌最集中的白酒集群。四川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旅游胜地。来过四川的游客,一定会为四川雄、奇、险、秀、幽、野、古、绝的自然风光所倾倒。
四川习俗
汉族习俗
以下是汉族除各地共有的习俗外,四川等地区特有的!限于时间,点到为止,希望有兴趣者完善充实
社会习俗
摆龙门阵(聊天/拉家常/侃大山…)
赶场(赶集)
扯火闪(骂街/骂山/零对象发泄,一般有成套成顺口溜的下流或搞笑厥词)
绝架(绝交/断绝亲缘关系的吵架)
作酒/祝酒(办酒席)
吃酒/吃喜(赴宴,一般指婚宴或寿宴等)
走人户(走亲戚/赴宴/串门)
拜褓褓/保保(认干爹干妈)
打老根/拜把子(结拜兄弟)
挂红(偶遇倒霉事/晦气事时向当事人索赔或其他)
说好话(某家有婚丧寿年等红白喜事时,当众奉上成套顺口的恭维美言良语以获得报酬/小费,但并非乞讨)
赌咒(双方多方遇到矛盾/猜疑/误解/不清事实…时,在祖堂或特定地点举行的正式的打赌/下诅咒语仪式)
跪香阖/香龛(孩子犯错后让他跪在祖先灵位前默想,即面壁思过)
迷信活动及节日习俗
做道场(人死后按规矩做奇数天的内容繁复的道法仪式以让灵魂安顿,其中有:送终,净身,续火,陪魂,哭丧,走神,跪经,歃血,破地狱,画族谱,办丧宴,扯白布,斋戒,买路,开路,开棺,闭棺,守灯,回煞等等,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破地狱仪式)
吃斋/赶斋(参加丧事宴会)
哭丧/喊冤/叫冤)(人死后做道场的几天,为营造哀伤气氛,有职业性的老妇人用手绢盖脸伪装夸张的嚎哭)
问香/请仙娘(家中遇到晦事/不顺事/病事/故事等时,请巫婆(仙娘)到家解惑/作法/下阴等迷信活动)
送鬼(家中遇到晦事/不顺事/病事/故事等时,深夜时将米饭等食物倒在田郊野外或大路上,并烧纸作法,望将晦气转移他人,第二清早谁第一个看见或路过,就被转移到他/她身上)
供菩萨/请菩萨/烧纸(特定日子或普通日子或做了特餐开始吃饭之前,将筷子架在碗上,然后在香阖前烧纸钱,主人念几句成套的引语,假设主人姓李,最简单的就可以念成“李氏门宗的老祖公老祖婆,今天我们吃鱼吃鸡,请你们慢慢享用”,如果着急更可简念成“李氏门宗,所有都请”过几十秒或一两分钟就可取筷)
打扬尘/送灶王(腊月廿三的大扫除,为了廿四灶王爷上天汇报做表现)
转坟/打青(即扫墓,在大年初一或前夕以及清明时节,青,即插在坟头的白纸做的小旗)
回家娘屋里(正月初二回娘家)
婚嫁习俗
看人户(相亲)
提猪脑壳(做媒/牵红线)
抱子/送子(领养/寄养)
打亲家(因子女婚嫁结为亲家)
娃娃亲(指腹为婚)
扁担亲(无偿交叉婚姻,一家兄妹或姐弟与另一家兄妹或姐弟通婚成亲上亲)
接新姑娘(娶媳妇/当伴娘/扮新人未来的小孩)
上门(招女婿/倒插门)
桌上习俗
(内容繁杂有趣,暂不详述)
如:等八人,让上席,磕(搁)筷子,请第一筷,敬酒/翻酒杯,喝转酒,举筷道毕,横筷下桌,道谢慢走…
农作习俗
(内容繁杂丰富,暂不详述)
走人户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 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 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 款待。 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 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 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 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 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 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 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和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 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 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 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 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 同姓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