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画家终要“归根”
1977年,一幅名为《更喜岷山千里雪》的作品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此后,他的作者陈宁尔在44岁时毅然决定去美国发展。当谈到出国的动机时,陈宁尔感慨地说,油画技法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所以想看看发源地是怎么回事,跟在国内接受的苏联式画法有什么不同。1987年,在大雪纷飞中,他到达了美国纽约州最北的一个大学城。半年后,又转到了纽约市的一所艺术名校,完成了3年的进修。旅居美国期间,陈宁尔的事业要比尚丁和郜少华顺利很多。在当时那个号称有1200家画廊、10万艺术家的世界大都会,他熟悉了一大批画家和画廊,开了一些个展,拿到了一些订单,接来了家眷,办了绿卡,此后更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画廊,在纽约一住就是20年。但是,陈宁尔并不满足于这种安逸的生活,他开始想画尽回忆里的乡土风情,这是他所热衷的。此时,陈宁尔开始萌生了回国的念头。陈宁尔说:“在美国的发展好像是‘天空’,但没有‘土壤’,真正的土壤还是在中国。”对此,尚丁和郜少华非常赞同,这也是他们回国的理由之一。
陈宁尔表示:“一位画家不管在海外多少年,最终还是要回到祖国,民族的东西才是最吸引我的,我现在想画的是乡村的灶台、烟囱等东西,这才是最民族的。我现在已经不为生活担忧,只想把自己想画的东西尽量表现出来。”(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