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电影
中国电影黄金十年不是梦?大片是衡量市场的关键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王子烨 巩晓莉 潘幸知 2009-10-13 16:48:06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片方

  大片是衡量中国电影市场成熟的关键

  受访人:于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今年好多口碑不好的影片,比如《大内密探灵灵狗》,却有着很好的暑期票房成绩。相反如你们投资发行的《窃听风云》这种口碑非常好的电影,却不能成为票房冠军。

  于:我没觉得《大内密探灵灵狗》不好啊。它的制作很好,面向年轻观众。《非常完美》也很好,包括《十全九美》也没什么不好的,有5000万票房,我们欢迎王岳伦这样的新导演。《机器侠》在内地的票房虽然不太好,但创意很好。

  说到《窃听风云》,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家全在谈股票。我们跟香港的编剧谈,说拍一个商战片,传统的香港片都是警匪片,警察街头开枪,加上高科技犯罪什么的,要翻新也不容易。后来就商量做出了《窃听风云》,结果成了暑期口碑片,总票房破亿。在内地、香港和东南亚都卖得不错。

  记:你怎么看待低成本小片的市场潜力?

  于:大片有大片的做法,小片有小片的做法,自己算自己的账,电影有做不完的生意。做小片要用平常心和诚意,另外营销也是关键。现在只是规规矩矩地放片已经不行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去养一个片子的口碑。现在电影太多,一周上映四到五部,如果第一周票房不好,就下了,因为第二周新片就出来了。我们没有时间。

  我认为小片是最能立功的,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小片,因为小成本片子做到高票房非常不容易。高成本的片子理所当然应该有高票房。所以我们要鼓励小片,尤其是宁浩这样的导演。再比如《夜店》,投资才200多万,有1000万的票房也不错。现在有些小成本话剧的票房都很高啊,所以电影市场的潜力其实很大。

  记:你觉得什么样的小片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于: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电影的类型化。无论喜剧还是惊悚剧,都要有自己的特点。小片很难拍,投资不多,又不能超支,准备时间长,没有明星,缺乏宣传,困难很多。

  记:什么标准才能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熟?

  于:大片是衡量中国电影市场成熟的关键。尤其是年度大片,比如冯小刚、张艺谋的片子,票房突破一亿美金才有可能使得小片票房可以突破5000万甚至过亿。电影工业化催生了大的市场空间,才可以给小成本电影机会。只有大片拥有了充分的影响力,才能促使中小片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另外配套的银幕数量、电影生态环境都要跟进。现在内地盗版市场很猖獗,比如《建国大业》9月16日上映,17日广东就出现了盗版,有关部门应该对此进行严厉打击。

  记:有影评人说烂片目前占了市场较大份额,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于: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你看9月和10月,主旋律影片都占了主导位置。主旋律影片将会历史性地突破10亿票房。《建国大业》的最终票房如果能达到4.5亿,就会超过《变形金刚》和《泰坦尼克号》保持的纪录。《风声》的票房现在就已经过了2000万,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不能说电影通俗还是庸俗,市场需要各个类型的电影百花齐放,这也是电影产业化带来的巨大成就。

  营销

  中国电影迎来营销时代

  受访人:蒋德富(中影集团营销策划分公司总经理)

  通过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大内密探灵灵狗》的胜利,可以看出营销对于一个影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题材上,《灵灵狗》与《追影》差不多,都是古装武侠搞笑;而论导演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又与《机器侠》(导演刘镇伟)不分伯仲;秋后算账——《灵灵狗》票房过亿,而《追影》票房3000万、《机器侠》票房5000万。

  为《灵灵狗》做宣传推广的中影营销分公司总经理蒋德富告诉记者,最初他们看完《灵灵狗》后也觉得影片质量一般。影片上映后媒体评价不高,中影营销分公司在联系专业机构调查80后、90后年轻人的喜好时发现,这些观众早年间都看过周星驰的片子,他们对无厘头影片都有着强烈的期待。于是公司转而针对年轻观众喜好,决定将大部分宣传精力放在网络上。蒋德富认为《灵灵狗》的成功在于根据事态发展迅速调整营销思路,坚持打“无厘头”喜剧这块招牌,将信息有效地传播到目标观众中去。

  记:营销成果在票房上的体现有多大?蒋:决定票房的因素一般在于口碑,口碑好了上座率就高。但也有大家感觉不太好的片子却取得很好的票房,其制胜关键就在于营销。中影出品的影片不可能部部是上乘之作,也有一些艺术水准和电影质量不是那么好的影片。但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精品,也包括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影片。

  记:今年营利的影片有什么特点?

  蒋: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有可能挣钱,这没法分类。每部影片特点都不一样,我们希望每部影片都能挣钱。要说共同特点,就是营利影片的营销宣传都做的很到位,让更多观众知道,甚至成为文化事件,去影响全社会,成为公众话题。

  记:今年电影票房普遍飘红,关键在于营销?还是因为观众养成了看电影的方式?

  蒋: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收入情况,有的公司拍的片子一部都没挣钱。所以尽管电影产业化增加了,票房收入提高了,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公司都挣钱了。从中影的角度来讲,2009年比2008年好。最大原因是中国的电影正在用产业化方式来制作,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公式化产品。以前中影集团没有营销这个概念,而现在营销对于中影集团的票房贡献可谓功不可没。我们努力让每一部电影发挥它最大的社会价值。中影的营销公司于2008年1月成立,因为旧的电影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化运作。经过一年的努力,2008年我们在商务开发上的收入比2007年翻了一倍。而2009年在 2008年的基础上又将翻一倍,总收入有可能破亿。我们实现了200%的增幅,比中国电影产业平均40%的增幅要大得多。

  记:有影评人说现在电影市场在繁荣背后也有危机,比如烂片占了很大份额。这对创作者而言,其实有一种潜伏的伤害。

  蒋:不同的人有权力表达不同的观点。有人说为什么这部片子不好还会有那么高的票房?我觉得根本上还是老百姓喜欢看。我们的片子如果太做作、太文艺,老百姓都不看,只能被少数人所欣赏,那就体现不了大众电影的艺术。无论是编剧还是创作人员,对一部电影如何评价,都应该从最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来看。否则电影拍的再好,剧本写的再好,都是徒劳的,因为对社会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另外,电影产业化缺不了电影营销。一部好的电影出来以后,怎么去推广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并不是以几个拷贝和海报把它公布出去就算完事。否则拍一部赔一部,只能引起产业萎缩、影院倒闭。

  记:中影每年照例还会引进几十部好莱坞大片,你觉得这些大片对今时今日的中国电影还有着猛烈的冲击吗?

  蒋:今年引进了20多部。我认为,不仅进口片对国产片形成冲击,国产片同样会对国产片形成冲击。我们要想办法把国产片拍成有声有色、有民族气节的大片。进口片只是一种类型,反映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如果对进口片过多依赖,过分引导观众去欣赏,会最终导致我们民族电影的失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