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
上座率不高的影片很快会被换掉
受访人:高军(新影联院线总经理)
就像电视台有黄金收视时间段一样,抛开媒体宣传和广告,院线的排片表也决定着观众进影院后买谁家的票。如果抢到下班后的晚黄金时间和周末全天,那对于一部影片的票房绝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如果一部电影场次排得密集的话,随机买票观众的等待时间也会很短,那些错过一场就要再等3个小时的电影的票房肯定好不了。
在我们的采访中,有关人士透露选线排片分两个层面,即档期排片和每日排片。档期排片主要是发行商博弈的结果,比如挤进暑期档还是春节档;每日排片,影院经理会根据上座率、观众需求随时调整。
院线更看好哪些影片?他们又如何排片?我们专访了新影联院线的总经理高军。
记:院线比较看好什么类型的电影?
高:我不是题材决定论者。比如现在古装片、动作大片好卖,但也有票房不好的;有的喜剧片好卖,但有的就不行。
记:今年上映的电影从数量上比往年多出多少?
高:2008年是402部,预计今年能突破500部。而且好片多,档期紧张,明显感觉影院资源缺乏,银幕数不够,造成了竞争激烈。
记:一个片子的档期怎么排,怎么调整? 高:按照市场规律来排档期,由市场来决定。比如这个片子上映了但卖得不好,就会很快被换掉,不会继续保留下去。
记:观众的观影时间有什么特点吗?
高:一般是在周末,还有就是周二,因为有价格优惠。
记:近几年“暑期档”“情人节档”,包括现在的“国庆档”逐渐明晰,这些商业运作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高:这些档期的形成我都亲手操作过,但在采访中很难说清楚,特别复杂。我只能和你简单地聊聊。情人节档,是1997年在《半生缘》上映时最早推出;暑期档是2002年的《谁说我不在乎》出现时推出了这个概念;贺岁片档是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出现时才推出的概念。
记:现在我国银幕数有多少?电影银幕数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饱和?
高:再过50年都不会饱和。现在才4000多块,和美国的3.6万块相比差太远了。
记:今年很多影片都赚钱,哪怕口碑不好,这和宣传、排片都有关系?
高:口碑不好却赚钱在中国电影界由来已久,去年的《十全九美》也是啊。主要原因是他们顺应了电影娱乐化的潮流。
记:影响一部电影是否赚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高:影片比较好看,有噱头,有话题,有卖点;还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档期,有相当大的市场覆盖,主要是拷贝数和银幕数。比如《建国大业》的拷贝数就很充足,所以卖得好是自然的。当然,宣传、口碑都要到位。同档期影片的竞争实力如何也很重要。
记:目前电影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高:市场的增容很迫切。包括银幕数、影院建设以及好的片子。
影市繁荣和金融危机无关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一次节目中说,美国的经济萧条,出现了伟大的电影,而中国的经济萧条,出现了伟大的“超女”。2009年院线内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否也是金融危机的一种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