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说,现在说经济危机是否对电影产业带来影响还早了一点,起码要等到明年5月才能看清楚。而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教授芮明杰时,芮教授也给出了否定答案:“我觉得影响不大,没有必然联系。金融危机下更多人失业,这种情况应该降低消费。至少从经济学原理来看是会缩减非必要开支的,但从心理学上就不知道了。”
芮明杰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目前还很薄弱,“在美国,电影产业不仅是文化上的影响,在国民经济贡献中一直也是重要角色。电影产业在GDP中能贡献1%就不错了,就需要达到100~300亿的产出,能够做到这样就非常了不起。但目前来看,光靠几个导演和几个明星很难达到这么大的规模,需要不断有新人涌出。”
而现在,电影产品品种太少、质量也有待提高、电影创造性不足是芮教授认为电影市场最大的薄弱项。“但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是定价问题。现在影院放映的电影定价太高,高出香港和美国好几倍,这不仅不利于更多人走进影院,同时也会导致盗版猖獗。行业发展除了考虑提供好的产品之外,还要考虑怎样培养市场。这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而且制定一个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定价机制非常迫切。现在的电影定价被垄断,为什么所有影院价格都一样?这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这对于电影的消费市场培育来说危害很大。”
“黄金十年”是否已经来到?
《大内密探灵灵狗》宣传时,面对本报记者,王晶对内地电影市场表现出了狼看到肉一般的热情。他更是说出“电影产业将迎来十年黄金盛世”的预测。“票房的连续几年增长、电影院的增加,院线分成的增加……都是影视大牛的预告,投资能保证回收,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有了更多的投资人,这个产业就会大火。当老幼咸宜的片子最卖座的时候,那就是电影市场最火的时候。现在中国就朝着这个方向走。”
“十年繁荣说”是否成立?就算成立,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立?最后又能成立多久?
于冬:还需要再努力3年
我们还需要再努力3年。今年的电影票房会过60亿。现在日本的电影票房已经达到200亿。韩国有六七十亿,我们才刚刚超过它,有着发展良好的势头。如果我们一年的总票房能过百亿,银幕突破6000块,成为亚洲第二大市场,才算迎来了“黄金十年”。
高军:还有15年的连续黄金增长期
基本成立,但外延不够,之前已经经历了6年的跨越式成长,在未来中国电影还有15年的连续黄金增长期,我们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也就是说中国将经历连续20年的牛市周期。这是基于一定消费需求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以前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习惯是情侣市场占主导,一旦结婚生孩子后就远离电影院了,这造成了观众断代。现在70年代的人保留了观影习惯,80年代的人成为消费主体,等90后甚至2000后成为消费主体时,你可以想象我们影院观众的主体结构。新的观众在不断增加,而旧的观众不会离开,涵盖不同时代的人。所以消费群体是最有力的支持基础,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时间。
刘浩东:情况很好,但不明朗
目前情况是很好,但不明朗。市场回报很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确实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从终端、制作以及高产量几方面来看,也确实进入了黄金期。但一直处于保护的状态下究竟能走多远?如果能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下依然保持这样高的市场回报率,我想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期。我们的市场现在还处于强有力的操纵下,没有完全放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今年有人预测票房能到60亿,但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蛋糕越做越大,美国势必会涌进来,即使有政府保护,但一旦诉诸于WTO也很难保护。
繁荣背后 隐患知多少?
在关于电影产业十年盛世的一片乐观中,它背后也有危机。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有大的起伏。香港电影市场不乏聪明人,但当年的衰败主要是因为没有领先观众,而是一味迎合。本世纪初异军突起的韩国电影,在极度繁荣的时候,电影人却没有好好把控,造成了对资方的伤害。
观众:粗制滥造造成审美疲劳
张小北:这是历史的必然,市场好的时候必然会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东西,这个交给观众来做最后的选择。比如典型粗制滥造的电影《大内密探灵灵狗》,它的成功完全是投机,王晶总是这样,总能在市场上拔得头筹就跑了,后面跟进的就摔得很惨,因为这样的电影多了人们都会审美疲劳。
赛人:我们现在还在搭框架的阶段,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顺利的话3~5年就能搭好。但目前电影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影片大量涌进确实不好,这样会透支观众观影的热情、透支电影和导演本身的声誉,比如《无极》,也透支演员自己的声誉,比如葛优的《气喘吁吁》。
资方:铺张贪婪给投资人带来伤害
王大维(中联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韩国电影在繁荣时,电影人却没能很好把控,过于铺张贪婪,给投资人带来很大伤害;明星骄傲,提出很高的要求……都令投资人害怕,导致整个行业萧条。韩国电影业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无论是导演、演员、制片人,还是行业其他从业人员都应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都要踏踏实实做事。
创作者:有责任感的电影人太少
赛人:电影质量方面,好的还是太少了,要让大家感受到看电影是一种享受;还有人才输送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需要解决。比如电影叙事,一般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在每一个环节上好莱坞都做得精道,但我们的却经常莫名其妙。这主要因为电影败类进入行业,而真正懂电影的人太少了,比如像宁浩、冯小刚这样会讲故事的导演太少。
政府介入:“形象工程”破坏市场规律
刘浩东:近年来我们发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地方政府介入很大。比如《画皮》是宁夏电影制片厂的,但却是政府投的钱。这会带动其他电影厂也拿政府的钱来制作片子。这就很有可能做成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各省市之间进行竞争,这种行为对市场是一种伤害。另外,目前我们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大城市,西部及中小城市的覆盖率相当低,特别是农村市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国内市场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