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评中国画的新精神 并非是民族主义情绪性的扩张
来源:美术报 林逸鹏 2009-01-12 09:55:1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三、历史的局限艺术的使命

    因此,对环境的爱护、对和平的追求,应当是人类当前和未来最迫切的共同任务。

    我们没有理由,也不能弱智到等环境灾难无法逆转时,再想到节制高度膨胀的物欲;同样,也不需要经历尸横遍野、寸草不生的核战争来重新认识和平的意义。

    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汗牛充栋,却难以实施的环保法规和朝令夕改的裁军、裁核承诺。环保法规的效率低下,肇始于追逐小团体的利益及相互间的失信,各自都竭尽全力为自身的恶行寻找遁词,使生存环境走上恶性循环的魔道;“以暴制暴”、“战争为了和平”等传统的平衡法则,是难以实现真正长久和平的重要因素。这类法则植根于对人类内心善性的失信,而这失信的信念滋生于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在西方文明史中,奠基于伽利略、牛顿的现代科学,提高了人类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但其机械的、决定论的思维模式中内含的二元论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法则。美国后现代世界中心主任大卫格里芬曾说:“二元论认为自然界是毫无知觉的,就此而言,它为现代性肆意统治和掠夺自然(包括其他所有种类的生命)的欲望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由。”因此,人们有案可稽地制定了一系列有着明确是非标准的行为规则,强有力地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但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则王、败则寇的动物法则依然带着真理的桂冠,衡量是与非、真理与谬误的标尺刻度,常常以强者的利益大小和奋斗方向来设定和解释。这必然导致要求人人执行的是非标准,并不能时时体现真理性。“以暴制暴”、“战争为了和平”的平衡法则,势必不能激发人们超越利益而追求正义,常常适得其反地积淀着仇恨,使暴力升级(此论并非否认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的客观存在,只是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提高,应多角度、多层次看待传统的标准和法则,采取更为文明的实践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只有改变和减少文化中的对立因素,才能从源头化解现实中对立所带来的灾难。对立并不会因为良好的愿望而减少,我们应当认识到对立的看法,是以西方为代表的二元论哲学思想,对世界作出的机械理解,它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和灾难性。

    对立与统一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属性,它时时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活动。文明活动的历史轨迹是其自身内在规律的外在显现,但对规律的运用和把握则常常是人类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也许我们独裁的封建社会没有如此稳定和悠久;如果没有华盛顿的主动让位使民主制度名副其实,美国也许不会有今天的强大;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可能还在手挥“红宝书”,口呼“万岁”;南北朝鲜的存在、柏林墙、冷战格局的历史和消失……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主观的选择。以往的文明史更多地证明了事物对立面的存在,更多地强化了生物性本能的部分,以至于常常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理直气壮地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回顾历史,我们有责任将对未来世界的认识,往更有利于完善人性的道路上引领,要认识到事物完整一体、互相依存的本来面目,建立重和谐统一、轻对立斗争的认识方式,人类才能走上主动弱化或超越对立的道路。

    但内在的、天然的动物性使得人类在利益面前,常常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去摧毁理性的栅栏或撕开层层包裹着的文明外衣,走上对立的老路使自身蒙难。因此,对立的改变和减少除了依靠相应的文明规范,还要依靠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性的、超越思辨的善的能量,这个能量应当成为改变和减少对立的最初驱动力,成为减少和扼杀萌芽状罪恶的利器。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人类在争夺利益的漫长历史中,在对立这一天经地义般原则的指导下,追逐局部利益,引发层层灾难,深埋了人内在的善性。

    没有良好的生存与和平环境,人类所有的文明行为都将化为乌有。为了获得理想的环境和社会制度,人类利用法律来遏制越轨之举,但欲望与法律对抗的天性,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结果——法律虽然构筑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格局,但法律条文的间隙里塞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罪恶。虽然道德为清除这类罪恶承担着义工的角色,但道德自身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及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常常使之苍白无力,甚至自相矛盾。构建于文明框架之上的法律与道德,受制于文明自身的发展高度,它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以对以往文明的某些部分作出艰难的修正,或以各种形式的冲突为代价,时而包含着血腥。

    除了法律和道德之外,我们原本可以从宗教那里借上帝之手,适度地抚平人们不平衡的心弦。宗教建筑于未知和理想两大基石之上,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的诸多未知的谜团被解开,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神秘和信仰被逐步剥离了,伴随宗教的一系列行为和道德规范受到轻视和质疑。当今的世界,总体上成为一个高度物化而缺少信仰的时代。对宗教的信仰已经转化为对知识的崇拜,人们在内心深处,已经不再依靠上帝来维系社会良性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重任落在了人类自己建设的文化的肩上。文化的本质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秩序,符合和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秩序的建立是文化的必然使命。

    当今文化的首要使命,就是追求良好的与和平的生存环境这个全人类的总目标。它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文明力量去实现。

    艺术——这个文明中的重要一分子,理应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艺术如何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是每一个对人类怀有大爱之心的艺术家所自然面临的问题。

    用艺术的方法参与,虽然不如法律、道德那样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艺术依靠唤醒人灵魂深处对美和善的渴望的动力,去自觉地、潜意识地抵制丑与恶;依靠对社会及人自身的丑与恶的暴露和批判,为人类的活动提供警示。艺术实践方式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能够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艺术依靠直指心底的、最本能的沟通方式,超越了其他沟通方式所无法逾越的障碍,更有价值的是,艺术化被动执行规则,为主动释放人内在的善的能量去推动文明,因此,这个能量是巨大且不竭的。

    文明发展到今天,发自内心、柔弱似水的善的能量,应当远远大于诉于外形、张牙舞爪的武力,尽管武力在历史上扮演了一号主角。更让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是,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为善性的释放提供了生存底线。只有人类内在的善性持续地、自觉地发挥作用,人类才能在诱惑面前抵御自身的劣根性,才能使文明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与抵制战争提供可能。

    只有善性得到张扬并成为自觉的行为,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和真正的、永久的和平才能悄然而至,所有的幸福才有了切实的保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